喜迎山烏音寺
烏音寺又叫喜臨寺,喜迎寺,座落在娘娘壩以西10公里處。東臨中寨許莊村,西臨西峪土橋村,南臨張山牛峽村,北臨齊壽楊家山村。四面環山,山上翠松覆蓋,草木茂盛!山高林密,山上常以錦雞,紅嘴綠鶯鴿翱翔,山羊梅鹿出現!
烏音寺始建東晉,興建于大唐時期,而衰落于宋朝未年!興勝時山上有和尚數十人。到宋代未期,寺院漸漸堪塌,山上灌木參天!最后只剩下一小和尚在看守寺廟,這個小和尚名叫趙花楊!
有一天,從山上來了一群接親的隊伍,經過烏音寺。突然間從寺后林子里竄出一幫山賊,攔住了去路,打倒了轎夫和人手!正在攔路搶劫新娘,但新親娘哭哭啼啼,寧死不屈!正在危急關頭,山下挑水的小和尚聽見女子的呼救聲,急急忙忙放下竹筒,拿起黃楊木扁擔沖了上來,打散了山賊,救下了新娘!他發現幾個山賊藏在寺后嘰咕不走,于是他又緊追后山離寺不遠的半山腰!突然發現一茅草屋,屋內傳來一群女子的哭聲!趙花楊敲開門鎖,進屋一看,幾個女子背邦在墻柱上。幾個都頭發亂蓬,淹淹一息!只有一位還有余力啼哭掙扎,趙花楊分別打開繩索,并給危者灌了點水,慢慢地速醒過來,問明來歷,送他們下山!趙花揚怕山賊再來害人,一把火燒了賊窩草房,等火熄滅時小和尚才上山回寺!這時迎親的救兵到了,小和尚將新娘扶上花轎,護送下山,事后他又回到山泉挑水。不料在追趕中丟掉了鑰匙,找了半晌,終于在半山腰找到了,當小和尚回到寺廟中時,天黑已晚,躺在床上,看著皎潔的月光迷迷呼呼地睡著了!夜里,山賊放火燒山,將寺廟與林山一起焚燒,當小和尚沖出廟門時,不料焚燒的廟頂的扶梁下落,打在小和尚身上,小和尚當天夜里不幸身亡。
第二天,山火熄滅后,鄉親們陸續上山,從殘梁斷壁中找到小和尚。將地淹埋在山坡下的荒郊。但人們時常惦記著小和尚,每當深夜里,人們遠遠隱約望見一烏黑身影,似呼從耳邊傳來鐘鼓涌經聲音!人們為了記念小和尚,把山叫喜迎山,把寺廟叫烏音寺。
至今在西峪以東北方向的康家溝,還存在著“和尚吃水溝”,與“鑰匙地灣”,“新墳地”等遺址。事雖已隔千年,但地名鑒證了一切!但小和尚舍身救親的故事,早已消失在千年的歲月里……!這就是傳說中的“火化烏音寺”!
明代時又開始重建寺廟,在喜迎山上建起了一院四合院!但在清代未年時候,有一方杖主持建起山門。事隔不久,每年麻沿鄉出現暴雨水災,請來風水先生跟脈,直跟脈烏音寺山門下,于是又燒了山門及寺廟,方杖主持將神像遷移于池莊村,起名“移臨寺”,后轉音為“如林寺”。
近年來喜迎山建山修廟,在原址建起一座座大廟,并塑起一尊尊高大的神像,恢復了往日的頂勝。并每年四月八日,朝山拜會,好戲連臺,乞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前情口述,牛峽村牛迎安。后情口述,上寨,沈朝霞父。整理書寫,西峪村武會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