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學 > 詩詞歌賦 > 正文

    袁孝沖:梅嶺,我的家鄉 (天之水網)

    %H3NZTZS8[TTWR{D9F5}0B1


    梅嶺,我的家鄉                 

    ■袁孝沖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這是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中的詩句,而我的家鄉——梅嶺并不像詩中的梅嶺那么遐邇聞名,它是人們聞所未聞的避暑圣地,一個美麗的小山村。

    梅嶺,是梅嶺棟的簡稱,在2001年被合并成“杜徐岙村”。它在余姚市陸埠鎮南山的山旮旯兒里,在陸埠車站乘坐605的公交中巴車,到杜徐下車,有一條像淺灰色的綢帶盤旋于翠綠山巒的水泥路,沿這條路,繞過十彎百曲,就到了梅嶺。 

    梅嶺原以楊梅樹橫穿山莊的正面整架山嶺而得名,近百戶人家,以石頭砌成的階梯路縱橫貫通于一家一戶,房屋也是階梯式的陳列著,錯落有致,整個山莊四面環山,旖旎峰巒,蜿蜒石階,蔥綠竹林,幽深谷壑,別具特色。而這里的楊梅樹現在已不見蹤影,因為當時有我們這批猴子般頑皮饞嘴的山小子們,鄉親們覺得不易管理而培植成了竹林。

    家鄉的景色,是幽靜、清涼、多情、美麗、健康的。

    我們拾階而上,石階路由石塊砌成得有形有序,從下而上,一邊貼著紅瓦樓房,一邊倚著郁蔥秀竹,道路一直繞過山腰,越過山崗,消失在山坳中,給人一種無垠延伸的遐想。離竹林不遠處,有一條順著石階路的小溪,“唏唏唏“的嬉鬧著,歡騰著。這里沒有車水馬龍的嘈雜,也沒有人涌呦喝的喧嘩,只有在不驚意時,“嘰嘎——”一聲,無名鳥的吟詠回蕩在山村之間,撥動了我們的心弦,掏空了我們的雜念,心境驟然通達。

    62VM(0HQ[~9U7]G[75726PO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酷暑難耐,但是在這里,我們甚覺涼意陣陣,清風徐徐。微風掠過之處,那碧綠竹葉隨風起伏,像多情的少女在撫梳她那秀美的長發,一股淡淡的鄉土氣息和幽幽的野花清香,直沁心脾,令人舒暢、動容、陶醉。茸茸的綠草,在路邊也翩翩起舞,如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不遠處的小毛狗目不轉睛地盯著我們,當我們走近它時,它搖搖尾巴乖巧地引到了主人的屋檐下,蹲下來,雙爪托著下巴好奇而友善地看著我們,它知道我們就是回家的客人。

    繼續拾階而上,我們就到了水庫的堤壩,此時更覺涼意濃濃,夏天歸春。我們說它是水庫,不如稱它為大潭,它沒有海一般的湛藍,卻蓄積著清澈的山泉;它沒有海一般的波濤洶涌,卻隨風微波蕩漾;它沒有大海一般的無邊無際,卻幽靜得深淵莫測。它是顯得如此的默默無聞,冷冷靜靜,真如同我們山里人平平淡淡,實實在在,純純凈凈。水庫的最上端是幾條溪澗匯聚的源頭,我們跨過巖石,跳入溪灘,蹲腰捧嚐一口溪水,頓感口潤酣暢,全身舒坦,涼氣沁心。溪沙是金黃色的,賦有磁性,溪水對人體有保健功效。溪溝壁上的紅的、白的、紫的野花,淡雅悠然中散播著愜意的清香,綻放著清雅而樸實的魅力,傳達著一種思念、一句問候、一份情意、一縷涼爽……

    我們的家鄉,山勢嵯峨,層巒疊翠,四時秀色,氣候宜人。這里天然質璞,清潔環保。自古無工礦企業,沒有度假旅游開發,沒有禽場畜牧業,保持了純天然、無污染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回歸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理想之地。仿佛是上帝給我們的最為珍貴的避暑勝地。

    我們用心傾聽著家鄉的“潺潺”溪流聲,“吱吱”蟬鳴聲,“颼颼”竹葉聲,“呱呱”蛙呼聲……我們倍感受到它是如此真切,如此溫馨,如此迷人……這里,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歡笑與淚水;這里,是刻骨銘記在我們心坎中的親情篇章!——摘自《余姚日報》的袁孝沖《梅嶺,我的家鄉》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