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電影扎堆上映一周,80%成炮灰
一周前的9月22日,曾原定上映19部電影,創下影市“歷史之最”。后因部分影片改檔、撤檔,算上提檔一天(9月21日)上映的驚悚片《畫室驚魂》,最終剩下15部電影同期上映。在這15部作品中,有的影片上映一兩天后排片就趨近于零,有的票房成績在每日票房榜上不降反升,有的不滿豆瓣低評分公開發布交涉函。
扎堆上映到底會不會擠壓這些中小型影片的生存空間?隨意改檔會對市場造成怎樣的傷害?口碑對票房的影響有多大?帶著這些問題新京報記者采訪了在此檔期上映的,《天梯:蔡國強的藝術》發行方——上海民新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總裁許昉、《捍衛者》導演廖希、《純潔心靈》導演畢志飛、《娘子軍傳奇》導演孟奇、《畫室驚魂》導演邢博,以及多位影院負責人。
同題問答
【受訪者】
A:《天梯:蔡國強的藝術》發行方上海民新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總裁許昉
B:《捍衛者》導演、編劇廖希
C:《純潔心靈》導演、編劇、主演畢志飛
D:《娘子軍傳奇》導演孟奇
E:《畫室驚魂》導演邢博
Q 新京報:對目前的票房收入滿意嗎?有收回成本嗎?
A:沒有達到預期,也沒有收回成本。市場競爭很激烈,院線有票房和運營成本壓力,我是院線管理出身理解這些,趁這個機會對支持《天梯》放映的影院表示感謝和敬意。
B:不滿意。由于排片量低,造成我們沒有拿到市場應該的份額。
C:我們一開始就沒有設定票房目標。早在25日就已經與發行公司溝通,暫停影片在各院線的上映,現在的排片都是已經預售出去的電影票。
D:預估的比這個還要差,都有心理準備。不可能滿意。成本肯定收不回。
E:我清楚地記得上映首日,影片票房進入了前八,上座率也比較高,每天的排名都屬于中上游的位置。對于一部中小成本影片來說,在如此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環境下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相當不錯了,如果這個勢頭可以繼續保持下去,盈利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Q 新京報:你認為造成如今票房成績的原因是什么?
A:我們分析過本片的受眾群體:第一類觀眾是蔡國強粉絲,對他的作品有一定了解;第二類是文藝片、紀錄片愛好者;第三類是前兩類帶起來的、被口碑宣傳打動的觀眾。(現在)蠻大的問題在于,蔡國強是藝術家,離我們比較遙遠。
B:目前幾百萬的收入結合排片量來看我覺得影片是被觀眾認同的,而且上座率一直很高。電影市場被所謂的大片碾軋得比較厲害,(影院)一窩蜂地搶大片不利于中國電影市場健康發展,(給大片)過多的排片對市場是有傷害的,任何東西都應該有限制。
C:上映當天是國產片票房第一,結果第二天就腰斬到一半。現在的網絡惡劣(輿論)氛圍讓我們特別委屈。
D:主要因素是小成本,沒有明星、沒有宣傳,導致沒有排片,排的上映時間也都是早上九點、十點。
E:其實驚悚電影最怕同類型、同檔期、同時上映,《畫室驚魂》之所以可以脫穎而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影片的整體品質、水準遠超同期上映的另外兩部驚悚片;另外我拍驚悚電影這么多年,在業內已有一定的影響力和不錯的口碑。
■ 院線說法
華誼兄弟影院管理公司總部排片經理唐樂:
扎堆上映會直接導致平均到每部影片的排片空間縮小,票房產出也不會太好,再加上沒有大片帶動檔期熱度,那幾天的整體大盤較低迷。另外,看到小片扎堆,大片和好電影會選擇回避,眾多中小片質量又支持不了整個檔期,但他們始終會占據大盤,分割票房,整體票房低,觀眾進影院也不知所措。所以,多部電影扎堆上映不利于大盤,需要更科學的排片方式,也需要一兩部大片帶動。
盧米埃芳草地影城沈經理:
大部分觀眾選擇影片時,會根據宣傳度、明星陣容、個人喜好來判斷;部分觀眾會傾向于小眾的文藝片、紀錄片。一般上映前我們會放出少量場次預售,根據預售效果調整周末或黃金時段的占比。扎堆上映,會對排片造成一點影響。電影促進法放開了電影制作的門檻,同一檔期有多部電影上映將會成為一個常態,但票房最終決定權在觀眾,而不是影院排片經理。我們的原則是盡量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盡量呈現多元化的排片。
臨時調檔
傷害最大的是影片本身
雖然每個月都有眾多電影立項,但并不是每一部電影都能有幸走進電影院,即使是鉆進檔期的電影也有可能遭遇“院線一日游”的悲慘命運,所以每一部渴望收回成本的中小型影片在選擇檔期的時候都會小心翼翼的,也就不乏瞻前顧后、隨意改檔的亂象。
《純潔心靈》在上映前經歷了三次改檔,從2016年5月13日到2016年12月8日、2017年2月17日,再到2017年9月22日。導演畢志飛坦言:“的確打亂了計劃,也增加了宣發經費。其實改檔原因不是因為反響不好,反而是內部放映后好評較多,所以我們決定再做一做,將來不留遺憾。”
《捍衛者》導演廖希證實:“現在的電影市場確實比較殘酷,很多時候出現了扎堆上映的情況。但是如果隨意改檔,對于影片是有傷害的,因為營銷和宣發的節奏都是按照先前預定的檔期來的,改檔意味著前面的工夫都白費了,而且市場也會看到你在退卻。當然,既然做出這樣的決定,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也是種市場行為。只要片子品質好,任何檔期都有你生存的空間,競爭不是你回避就能回避得了的。”
曾負責院線管理的上海民新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總裁許昉進一步分析道:“如果撤檔影片體量大,對院線影響就比較大,事先給的資源配置、空間、計劃都會被打亂;體量小還好,不會影響院線整體方案,也不會對整個市場造成太大問題。一般來講選擇撤檔、改檔期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片方自己也很糾結,院線也不希望如此,改檔撤檔越少發生越好。”
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桐 周慧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