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傳真 > 正文

    吃1個月餅等于喝掉3勺油?千萬別有這樣的吃法

    原標題:吃1個月餅等于喝掉3勺油?千萬別有這樣的吃法

    中秋節就快到了,很多人已經開始享受月餅的美味了,你愛吃月餅么?不過這里,小編要打擊一下愛吃月餅的小伙伴了,因為吃一個月餅,就等于喝掉三勺油!

    不信?那讓我們一起先來看看,月餅是用什么做的吧!

    答案:糖、食用油、面粉。

    這三樣組合在一起巨長胖的東西,就是月餅的基本成分。為了讓口感更酥軟,還加入了大量的豬油、黃油和人造黃油,月餅餡也往往含有大量糖和油。

    一塊1兩重的月餅,含油脂14g,家里一般的油勺為5G左右,你看,你是不是吃掉了三勺油呢!

    愛吃月餅的小伙伴一下就苦惱起來啦,就是愛吃,怎么辦呢?別著急,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如何健康的吃月餅!

    月餅的健康吃法

    別拿月餅當早餐

    有些人喜歡拿月餅當早餐吃,然而專家提醒,這種做法會損害腸胃。因為月餅含有很高的油脂及糖分,比較難消化,空腹吃更易刺激胃酸分泌,引起泛酸,有些本身就有胃病的人還有可能會出現胃痙攣。因此,最好在半空腹狀態下食用月餅。

    飯后不宜馬上吃月餅

    吃飯后不宜馬上食用月餅,應間隔3小時候再食用為佳。因為剛吃飽飯,胃里的食物還未完全消化,如果馬上食用月餅的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不要將月餅當宵夜

    專家建議切勿將月餅作為宵夜來食用,因為其難以消化,極易導致肝膽問題,甚至出現消化道疾病和其他急病,如腹脹、胸悶、嘔吐等。

    月餅不宜粥相配

    有許多人在食用月餅時,都愿與粥同食吃,口味獨特。其實不然,月餅配粥會迅速升高血糖,不僅對糖尿病人不適,對人的大腦細胞不利,還會降低脂肪代謝。

    先吃咸味后吃甜

    如果要品嘗的月餅比較多,應先吃咸的,后吃甜的,這樣才能把兩種月餅的味道品嘗出來。如果備有甜、咸、鮮三種月餅,應先吃鮮味,后吃咸味和甜味。如果備有甜、咸、鮮、辣四種月餅,應先吃鮮味,后吃咸味,再吃甜味,最后吃辣味。

    月餅好吃要適量

    月餅雖好吃,但不能貪吃。因為月餅中含有較多的油脂、蔗糖和配料,其熱量非常高。如果食用過量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對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限制月餅的攝入量。

    還有,在食用過多過甜的月餅后,胃酸分泌增多很容易造成消化性潰瘍。老人和孩子脾胃功能差,過量食用會消化不良。即使健康人,吃太多的月餅也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食欲不振、腹瀉等癥狀。所以,月餅不能當飯吃,一定不要過量。

    月餅“伴侶”很重要

    吃月餅時可以配合吃味酸、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奇異果、番石榴、橙子、西瓜和香蕉等,有助于人體對脂肪的吸收代謝。

    配一些熱茶或溫熱的白開水也是非常適宜的,一則可以止渴,二則能去除異味、解油膩、促進消化。普洱茶、綠茶、茉莉花茶、菊花茶都是不錯的選擇。千萬不要喝冷飲,避免導致消化不良或者腹瀉。

    無糖月餅也慎吃

    即使對于無糖月餅,糖尿病患者也不可無節制地吃。因為無糖月餅及其他一些無糖食品,只是沒有加蔗糖,但也含有其他糖類,月餅的熱量很高,而控制糖尿病的要點之一就是控制熱量。因此,糖尿病患者應留心食品成分表,注意蛋白質、脂肪、糖、淀粉和膽固醇的含量。

    學會了月餅的健康吃法,就可以放心吃月餅啦,但是,有些人群即使學會了這套健康吃法,也要少吃或者不吃月餅哦!

    月餅的禁忌人群

    膽囊炎、膽石癥患者

    飽食過多的月餅可能產生急性胰腺炎,這種病發病急,少數急病患者可在短期內死亡。

    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患者

    因為月餅中的糖、油脂等可增加血液稠度,加重心臟缺血程度,甚至可誘發心肌梗塞。

    腎炎患者

    腎炎病人忌咸食,而有的月餅含鹽量較多,食后常會感到口干舌燥,易喝水過多,加重腎臟負擔,使腎性高血壓加重,并易出現水腫。

    糖尿病患者

    因月餅含糖量高,吃得過多,可使血糖急劇升高,使病情加重。

    嬰幼兒

    因消化系統發育不夠健全,難以承受大量高糖、高脂肪的食品;要注意控制不能吃太多。

    老年人

    因消化吸收能力較差,多食可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

    脾虛體熱者

    因為月餅性偏熱,脾胃虛弱的人吃月餅,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最多只能少吃一點豆沙餡的月餅。體內偏熱的人多吃月餅,不易消化,還可能讓內火上升,出現長痘痘、便秘、牙齦浮腫等癥狀。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