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促銷 理性消費 穆明祥
又到“雙十一”,狂歡購物時。近年來,在全國商界興起的“雙十一”狂歡購物活動(主要指網購),其讓不少的商家賺得“缽滿盆溢”、腰包大鼓;于此同時,也滿足了眾多網民的購買欲,使其不僅購得了性價比較高且質量也不壞的生活所需品,更為可心的還是送貨上門,免去了泡商場勞心費神、耗時費力等精力與時間上的浪費,這對于上班族和喜歡網購的消費者來說,真是再也好不過的事了。
不過,這看起來是商家與消費者雙贏的背后,卻常常潛在著很大的經濟浪費與糾紛隱患。一則,每當這個時期,“指熱眼紅”的消費者由于一時的沖動和受想撿便宜的心理驅動,動輒下單,瘋狂采購,可往往購回來的有些東西一時半會還用不上,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浪費。二則,網上購物,雖說便捷,但畢竟不像自己在商場里眼觀手摸買回來的東西可靠,更何況不排除一些不夠誠信的商家以次充好、以劣代優、虛假打折、暗藏貓膩等,這樣,就難免會產生網購糾紛,造成退貨煩惱;三則,為了應對成千上億人的網購需求,還必須在短期內動用多種社會資源,為“雙十一”的消費者和商家提供人力支撐、物資供給、特殊對策、安全保障和全面服務等。可一旦這幾天的“高潮期”過后,這些迅速膨脹起來的各類社會支撐資源又變得極其富裕,一時難以“消化”,勢必造成社會資源浪費和某些不穩定因素……再加上網購帶來的包裝垃圾等,又極大地影響著環境衛生。等等,不一而足。
人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東西,即使不到“雙十一”也得購,而不需要的東西,就是在“雙十一”里再便宜,也應認真斟酌而行。因為,人之日常所需,有其定數,過多也是無用的。一旦因眼饞圖便宜而采購到了多余的東西,閑置于家中,時過境遷,也就變“寶”為“廢”了,只會造成經濟上不必要的浪費,這能叫做“便宜”嗎?這種行為與目前我國倡導的勤儉節約是格格不入的。其實,據了解,“雙十一”的促銷產品本身與平時在價格上相差無幾,如差距較大的話,想必其間必有“貓膩”,消費者就更應多加小心才對。
促銷也應講科學,切忌一曝十寒的促銷活動。其實啊,“熱”與“冷”是一對矛盾,有“熱”必有“冷”。在“熱潮”過后緊接著的就是“冷潮期”——也就是狂購之后的“消化期”。這期間,商家的門庭自然會“冷”一段時間,也是對“熱”的抑制和平衡。因為,消費者的購買力也是有限的,對物質的利用率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竊以為,不夠科學、失之理性、大起大落,抑或是不正的當競爭促銷活動都是要不得的,反而應在貨真價實、產品口碑、優質服務、走穩行遠上多下工夫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為商之大道。當然,作為消費者也應理性消費,避免浪費,切莫在商家的忽悠下盲目地跟著“雙十一”走!有時候,看著省時、省錢、省力購回來的東西,卻到頭來不僅沒能省時、省錢、省力,還造成了諸多煩心事和金錢物質上的很大浪費,是極不劃算的事。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