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逢瑞雪 熱粥暖古城
天天天水網記者 劉曉亞
1月24日是農歷臘月初八,是中國傳統的“臘八節”。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隨著這一天的到來,意味著中國傳統年的味道漸濃,傳統年俗開臺亮相。
今年的臘月初八一大早,天空就飄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臘八逢瑞雪,天人共和諧。
天水瑞蓮寺每年在臘月初八的這天,都會專門熬制臘八粥為前來祈福的市民免費施粥。記者冒雪來到瑞蓮寺,感受臘八逢瑞雪,熱粥暖古城的真切與感動。
瑞蓮寺位于秦州區市中心,是天水鬧市區中的一片凈土。寺廟始建于明代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寺內建筑一進三院,依次為門廳,前院天王殿,東邊珈藍殿、西邊祖師殿。中院大雄寶殿,東殿為觀音殿、西殿為地藏殿。后院為藏經樓,建筑格局完全保留明代建筑風格,古樸典雅,香火綿延至今,屢生祥瑞。寺院周邊高樓林立、巷道深幽,盡管身處城市中心,但仍不失佛教寺院的清凈與空靈。 傳說昔日寺僧中虛和尚者炊飯時,釜中生出青蓮一枝,因此而得名瑞蓮寺。
據了解,從先秦起,臘月就是用來慶祝豐收、祭祀祖先和感恩神靈護佑的時節,史稱“臘祭”。此習俗沿襲到南北朝時,由于佛教的傳入與盛起,臘月初八,為祭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受佛教的影響,“臘祭”才固定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從古至今,每逢臘月初八,全國各地的很多寺院都要舉行誦經法會,用香谷和果實等造粥供佛,并施給眾生,名為“臘八粥”。佛教寺院通過臘八布施佛粥的方式,傳遞佛教悲憫眾生、感恩并回報社會、利樂有情的佛教精神。民間也有鄰里之間相互贈粥,以企來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舉家康泰。
臘月初八的瑞蓮寺熱鬧非凡,前院、中院擠滿上香誦佛的信眾,后院子齋房,許多個身穿藍色大褂的大叔大媽冒雪出出進進不停的忙活著。一口大鍋霧氣騰騰,一陣陣清淡的米香飄溢著整個后院,廚房一位大媽手拿鐵鏟,仔細攪拌著鍋里的粥,鍋里煮沸的粥“噗呲噗呲”不斷地冒泡。大媽邊干活邊告訴記者說,她們從昨天就開始著手準備熬臘八粥的材料了,今天凌晨5點開始熬粥。一位中年男子停下手里的活,壓著手指說:“今年熬粥要用200多斤材料,準備了1000多個饅頭和餅子,每年都這樣,臘月八來寺里的信眾和香客很多,天氣這么冷,讓大家喝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暖心又暖胃。”
今天瑞蓮寺準備的臘八粥食材很豐富,有大米、黃米、花生仁、大棗、黃豆、紅豆、枸杞、葡萄干、冰糖,雖然雪越下越大,但是來瑞蓮寺祈福的市民并未減少,等幾個大保溫桶裝滿之后開始舍粥。不一會,廚房門前就排起了長隊,后院里人頭攢動,進進出出絡繹不絕,領到粥的市民一個個笑逐顏開,端起碗就大口大口的吃起來。或站或坐,在紛紛揚揚的瑞雪中,喝一碗瑞蓮寺香噴噴的臘八粥,廣大香客和信眾祈求來年歲月靜好,國泰民安。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