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明星 > 正文

    60歲格萊美評獎標準不清不楚 頒獎禮成“派對演出”

    評獎標準不清不楚 頒獎禮成“派對演出” 唯小眾音樂給人底蘊

    60歲格萊美 裝嫩?

    第60屆美國格萊美音樂獎頒獎典禮28日晚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綽號“火星哥”的美國歌手布魯諾·馬爾斯狂攬7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馬爾斯憑借專輯《24K Magic》及歌曲《That’s What I Like》拿下了年度專輯、年度制作和年度歌曲這三個分量最重的大獎。此外他還奪得了最佳R&B歌手、最佳R&B歌曲、最佳R&B專輯和最佳非古典專輯策劃等獎項。

    美國說唱歌手肯德里克·拉馬爾以5項大獎緊隨其后。拉馬爾包攬了最佳說唱歌曲、最佳說唱表演、最佳說唱專輯和最佳說唱合作四個說唱類獎項,以及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美國歌手克里斯·斯特普爾頓則是鄉村音樂類獎項的最大贏家,獲得了最佳鄉村表演(個人)、最佳鄉村歌曲和最佳鄉村專輯三項大獎。

    英國歌手艾德·希蘭在流行類獎項中奪得最佳流行歌手和最佳流行專輯獎。之前獲得8項提名的美國歌手Jay-Z最終空手而歸。

    最佳新人獎由1996年出生的加拿大女歌手阿萊西婭·卡拉獲得。卡拉是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頒獎典禮中唯一獲得重要獎項的女性。美國南加州大學25日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批評美國流行音樂界“缺乏女性聲音”,過去6年格萊美獎獲提名的女性占比不到10%。

    去年10月美國好萊塢金牌制片人哈維·溫斯坦性侵丑聞被揭露以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女性勇敢地打破沉默,以“我也是”為代表的反性騷擾風潮從娛樂圈蔓延至社會各界。許多男女明星佩戴白玫瑰參加了本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以示對反性騷擾運動的支持。

    格萊美音樂獎是美國國家錄音與科學學會主辦的年度大型音樂評獎活動,被認為代表著世界樂壇的最高水平。自1959年首屆格萊美頒獎典禮以來,該頒獎禮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輪流在紐約和洛杉磯舉辦。本屆頒獎典禮是2004以來首次在紐約舉行,下屆頒獎典禮將重返洛杉磯。

    文/新華社 供圖/視覺中國

    文化旁白

    “火星哥”的派對 格萊美的“取向”

    在今年格萊美領跑榜排名第三的“火星哥”布魯諾·馬爾斯,能夠拿到獎項不意外,意外的是他竟然7提7中,尤其是將綜合類除“最佳新人”的獎項包攬,也讓他成為今年格萊美徹頭徹尾的大贏家。

    有人歡喜就有人悲傷,布魯諾·馬爾斯成為大贏家的結果,就是肯德里克·拉馬爾在綜合類獎項的全面失守。不過,肯德里克·拉馬爾已經算是這一夜第二幸運的音樂人了,至少他還能夠在四項說唱類獎項中,完成4提4中的使命,聽起來甚至有些受到絕對專業認可的意思。

    而曾經在嘻哈音樂江湖呼風喚雨的Jay-Z,從去年年底以8項提名領跑,到這次頒獎禮的顆粒無收,也創造了格萊美歷史上提名數與獲獎數反差最高的尷尬紀錄。雖然此前的格萊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律,那就是提名領跑者,很難成為最后的贏家,但像Jay-Z這樣提名領跑,但得獎為零的現象,卻從來沒發生過。

    要流行的話題 不要內容的深度

    作為一個學院獎和評審獎,以專業的角度來看今年“火星哥”的大勝,至少在綜合類大獎中,有不少結果都值得商榷。比如在“年度專輯”這個獎項上,若論音樂內容的深度,布魯諾·馬爾斯的《24K Magic》,顯然不如肯德里克·拉馬爾的《DAMN。》;若論音樂的完整性和完成度,尤其是情緒與技術的融合度,“火星哥”也不如Lorde。盡管音樂確實是無法比的,但作為一個評審獎,肯定要有一個標準和說法。從今年格萊美的結果來看,它的標準就是要讓布魯諾·馬爾斯成為最后贏家,從其他技術角度,已經很難解讀獎項的歸屬。

    到此為止,“火星哥”在格萊美的歷史上,已經獲得了28次提名,并收獲了12個獎項。這個戰果,不僅提名率很高,得獎率也相當驚人。不過,這種某位藝人擁有特別容易在格萊美獲獎的體質,在格萊美歷史上倒也不算少見,比如John Mayer、Adele、Bruce Springsteen,這只能用緣分來解釋吧。但有緣分也有無緣,反面的例子當然就是Katy Perry了。

    其實對于不了解歐美音樂或“火星哥”的歌迷,可能也會好奇,為什么“火星哥”橫掃今年的格萊美,就被那么多人吐槽。這么說吧,“火星哥”雖然在音樂上繼承了Prince的光榮傳統,但他主要還是將精力放在了音樂的大眾流行度上,再結合幽默的身段形成話題。這一點,有人說“火星哥”是美國的趙英俊,從類比的角度來講,也是很形象貼切的。

    尋找新聚焦點?難!

    在四個綜合類獎中,唯一沒有被“火星哥”染指的,就是他的年齡染指不了的“最佳新人”獎,而獲獎的阿萊西婭·卡拉,至少放到格萊美歷史上所有的“最佳新人”里,也是存在感比較弱的。畢竟她沒有像Adele這樣辨識度極高的音色,或當年Norah Jones對爵士樂改良的那種音樂技術層面的貢獻。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她在和Khalid Robinson的PK中最終勝出,而她們兩人則因為合作了《1-800-273-8255》獲得提名。一首歌曲有兩位歌手提名“最佳新人”,其中一位還如愿以償,這在格萊美的歷史上也是首次。

    因為在這個報名周期,沒有自己的個人專輯,所以只有單曲入圍了一些獎項,這也讓Taylor Swift,干脆沒有來到現場,或者是等待明年好好成為第61屆格萊美的主角。不過,她的好友艾德·希蘭,還是拿到了“最佳流行歌手”和“最佳流行專輯”兩個大獎。作為一張在去年屠榜的專輯,黃老板的這個成績,是讓人服氣的,也是音樂類型與品質都和獎項匹配的。

    由于“火星哥”拿獎太多,把能拿的三項綜合獎都拿到了,再加上肯德里克·拉馬爾包攬了所有說唱類獎項,艾德·希蘭又拿到了最重要的兩個流行類獎項,也導致今年格萊美的看點實際上已經非常集中了,想要找點新的聚焦點,已經非常困難了。

    是頒獎禮,還是派對式演出?

    總算在R&B類獎項中,“火星哥”除了拿到“最佳R&B歌手”、“最佳R&B歌曲”和“最佳R&B專輯”三個獎項之外,還給The Weeknd和Childish Gambino留下了兩條活路。前者拿到了“最佳當代城市專輯”,后者這位曾經被看好能拿大獎的演員兼作家兼歌手的全能藝人,則拿到了“最佳傳統R&B歌手”這個獎項。在“火星哥”大滿貫的格局下,其他歌手拿到的每個獎項,其實都成了重要獎項。

    除了獎項的分布之外,今年格萊美的現場,也出現了很多意料之外。由于表情包Taylor Swift沒有出現,紅毯確實有些冷清。而因為今天是“火星哥”的大日子,因此他和Cardi B聯手合作的《Finesse》,也成為了整場演出的一個焦點。當然這種美國派對式的演出,能夠成為格萊美頒獎禮的演出支點,本身也說明這屆格萊美的審美取向,確實有些出乎尋常。

    “多少找回點60歲的底蘊”

    反倒是一向Show不驚人死不休的P!nk和Lady Gaga,這次都玩起了純粹。P!nk不僅隨便套了一件衣服就上了臺,而且不再走空中路線,一首《Wild Hearts Can't Be Broken》,安靜卻充滿力量。Lady Gaga同樣如此,雖然她的穿著比起P!nk來還是復雜了一點,但比起以往的她來講,簡直堪稱素顏。自從《Joanne》專輯里開始回歸自然純粹的她,這次在舞臺上也一如既往地復古了起來,一首Gospel味道十足的《Million Reasons》,不再電音卻足夠福音。

    同樣重新回歸的Kesha,則聯手Cyndi Lauper、Camila Cabello、Julia Michaels、Andra Day,表現了有著反性侵主題的歌曲《Praying》,總算洗掉了一些“火星哥”的派對娛樂味。

    至于搖滾樂,雖然今年的格萊美搖滾類獎項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些音樂顯然已經越來越小眾化,甚至無法融入當代的聲音。但要說現場演出還得看搖滾,而且是像U2這樣的搖滾老炮。遠程連線的室外表演《Get Out of Your Own Way》,從音樂的角度,也可以說是今年格萊美的現場最佳,這也讓今年60歲的格萊美,多少找回點60歲的底蘊。

    文/愛地人

      (本文作者為著名樂評人)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