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娛評 > 正文

    陳可辛拍攝催淚短片:春節、團圓、春運,是我一直想拍的

    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 高凱)“春節、團圓、春運,這三個元素是我一直想拍的,這次以短篇形式,終于呈現出來。”知名導演陳可辛1日在自己的短篇作品《三分鐘》首映會上表示。

    陳可辛作為國內知名導演,一向擅長立足于真實故事的電影敘事,《親愛的》《中國合伙人》等多部作品均獲得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當日發布的短篇作品中,一位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女列車乘務員,每年都載著旅客回家過年,然而自己只能和她的孩子在站臺相聚短暫卻又珍貴的“三分鐘”。這也是片名《三分鐘》的由來。

    陳可辛 高凱 攝

    陳可辛 高凱 攝

    不同于傳統的偉大人物、家國情懷的感動,每個在自己崗位上服務和奉獻的普通民眾,也有平凡中的感動與偉大。陳可辛用鏡頭記錄了一位春節堅守在崗位上的母親與孩子團聚的感人時刻,短短的三分鐘,凝聚著國人對于團聚的期盼與喜悅,在春節這個特殊時點,更彰顯了與家人相聚的珍貴。

    陳可辛認為,春運對于中國人而言意義特殊,“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多的感情會有一個集中的體現,我在片子里拍了很多人的分別、團圓,我本人很受觸動。主線故事里,那三分鐘令人動容,你只有三分鐘時,那心心念念的感情要怎么辦。”

    陳可辛稱,與以往拍攝經歷不同的是,此次的短片由自己全部使用iPhone X手機拍攝,他表示,相比之前用的笨重的大相機,手機拍攝很好地嘗試了動態相機移動效果,并且還帶來很多獨特、不同的拍攝視角,“比如可以把手機架到離演員非常近的地方去捕捉人物內心真實的情感,并且不會讓演員覺得被打擾,這是傳統大型相機近距離拍攝時所不能比擬的優勢之一。”

    《三分鐘》劇照 高凱 攝

    《三分鐘》劇照 高凱 攝

    對于當下影視制作越來越平民化、低門檻的現實,陳可辛表示歡迎,“其實我們曾經業內說獨立電影的一大好處是可以刺激主流電影的發展,開辟更多敘事可能。現在我很喜歡到網上看年輕人的所謂‘亂拍’的東西,這能給我一些啟示,告訴你故事可以這樣講。我相信科技在影像上的發展,對于未來的電影創作是能提供更多表達方式上的啟示的。”

    據悉,陳可辛當日發布的《三分鐘》于2月1日在優酷視頻正式上線。(完)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