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明星 > 正文

    平昌冬奧會即將開幕 盤點電影里冬奧會的那些事兒

    2月9日,平昌冬奧會將拉開大幕,20年后冬奧會重返亞洲。別看冬奧賽場白茫茫一片,那里火熱的激情和無盡的夢想也給銀幕貢獻了多樣的素材。今天,不妨多看幾部電影暖暖場。

    《冰上奇跡》(美國 2004)

    冰球可能是冬奧會上最火星四濺也最受世界關注的比賽。然而,北美職業冰球聯賽NHL此前一再宣布不會放球員參加此次平昌冬奧會,很多世界最優秀的職業選手無緣奧運賽場,讓人惋惜。其實,在1994年之前,職業球員是不允許參加冬奧會比賽的。所以,強大的美國隊曾經也能靠大學生和業余選手組成的“菜鳥”隊征戰奧運會。

      《冰上奇跡》講的就是那個年代的故事。1980年在美國本土舉行的普萊西德湖冬奧會上,美國男子冰球隊闖進了決賽輪,可是這幫小伙子需要面對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蘇聯隊。蘇聯在1980年之前已經五奪奧運會金牌,不可一世。然而,“菜鳥”們眾志成城,4∶3讓蘇聯隊拉下了馬,最終登頂奧運最高領獎臺,成就了一段傳奇。

    《紅軍冰球隊》(美國/俄羅斯 2014)

    有趣的是,《冰上奇跡》10年之后,我們又看到了這樣一部紀錄片。這部片子以更深的層次從硬幣的另一面來審視那段冷戰期間的體育對抗史。

    紀錄片從上世紀80年代蘇聯國家男子冰球隊隊長費季索夫的視角,回顧了鼎盛時期的蘇聯隊的興衰。奉行舉國體制的“紅軍冰球隊”和NHL的較量似乎已經超越了體育競技層面,而更像是冷戰博弈的延伸。冰球隊的沉浮折射出了當時整個蘇聯的社會變遷。而為了更好的職業發展,紅軍冰球隊的主力們紛紛前往NHL發展,卻被同胞們斥責為投敵的叛徒,曾經配合無虞的隊友們也開始反唇相譏。愛國心、兄弟情、個人夢……一部紀錄片卻有著懸疑大片般的蕩氣回腸。

    《國家代表》(韓國 2009)

    這個故事聽上去有點像《功夫足球》的味道,但是加上韓版煽情就變成了一部體育勵志片的模板。

    為了獲得冬奧會參賽資格,韓國必須在短時間內湊齊一支跳臺滑雪隊。一位前兒童滑雪教練臨危受命,找來5個形形色色的“國家代表”訓練。他們當中有的是夜總會服務生,有的是為了逃避兵役,有的是從美國回來為了尋找失散多年的生母。性格不合,困難重重,他們還得克服站在高臺上的恐懼。最終,他們還是拼到了奧運賽場,雖然功虧一簣,還是贏得了一片贊譽聲。

    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問世于平昌申奧成功兩年之前。經歷了之前的申奧失敗,這部電影或許承載了韓國人民對于冬奧會的無限渴望。

    《冰與火》(中國 1999)

    的確,銀幕承載著現實世界里的夢想,常常也可以由此夢想成真。這么多年過去,依然記得中學時代學校包場看的這部電影,那幾乎是對于冰雪運動最初的銀幕記憶之一。彼時,中國尚未在冬奧會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

    曾經淪為替補的鄧玲刻苦訓練,終于進入了國家速滑隊征戰世界大賽,卻不得不面臨傷痛和狀態起伏帶來的巨大壓力。終于,她為了冬奧會放手一搏:站在了世界紀錄保持者的面前,她忍著未愈的傷病再次出發。

    這部電影根據我國速滑名將葉喬波的真實經歷改編。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上,她獲得1000米和500米速滑兩枚銀牌,為中國冬奧軍團實現了獎牌零的突破。葉喬波在之后狂攬14枚各項世界大賽的金牌,似乎1994年的利勒哈默爾冬奧會就是她加冕速滑王后的時刻。然而,命運還是開了一個玩笑,冬奧會期間傷病復發,最終以一枚銅牌遺憾結束了自己的奧運生涯。

    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上,中國選手張虹出人意料地奪得1000米女子速滑冠軍,終于實現了20年前葉喬波的未竟之志,終于為中國贏得了首枚奧運速滑金牌。而當時坐在解說席上的葉喬波激動落淚:“這是中國速滑飛躍的標志!”

    即將到來的平昌冬奧會上,中國的運動健兒又會取得怎樣的突破呢?

    《冰上奇緣》(美國 1992)

    也不是人人都能獨自忍著傷痛繼續征戰奧運,有時候還需要更多的動力。

    花樣滑冰選手凱特天賦異稟,但是性格暴躁。1988年冬奧會上,因為男搭檔的失誤她痛失獎牌,由此脾氣更加古怪,無人敢再與之搭檔。同一屆冬奧會上,冰球運動員道格因為受傷不得不從冰球界退役。于是,走投無路的他經人介紹和凱特搭檔花滑。

    雖然齟齬不斷,但浪漫的愛情還是不期而遇,他們攜手再次向奧運冠軍發起了沖擊。

    《飛鷹艾迪》(英國 2016)

    獲得奧運金牌固然是人人的夢想,但是能力欠佳就是退出的理由嗎?有著“飛鷹艾迪”之稱的英國人邁克爾·愛德華茲并不這么認為。

    邁克爾從小夢想可以參加冬奧會,為此準備過好幾個項目,可是實在能力不濟,資格賽里成績欠佳,被國家隊教練勸退。幸運的是,他有一個支持自己的母親。邁克爾于是另辟蹊徑,從頭練起了跳臺滑雪。從最小的坡道起步,他一點點突破自己的紀錄,最終來到了1988年冬奧會的賽場。要知道,從1928年開始的60年里,英國代表團從來沒有派出過運動員參加冬奧會的這個項目。

      “飛鷹艾迪”用他不變的微笑告訴著人們:比起成績,運動更大的意義在于使自己快樂。夏南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