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黑龍江 > 正文

    【百姓說新年】過年回家,是傳統、更是一種情懷

    原標題:【百姓說新年】過年回家,是傳統、更是一種情懷

    “相隔千里終團圓,共坐檀桌前。舉筷入口皆思念,同襯此時意。”當日歷轉眼翻到除夕夜,這一天“家”是人們永恒的目的地。歸心似箭的異鄉人、期盼子女回家的父母、等待丈夫歸來的妻子……親人相聚的渴望是對中國年最好的詮釋。

    除夕夜,等你回家

    貴州榕江,擺貝小學的代課老師潘發英早早起床,坐在鏡子前梳妝打扮。一邊穿好過節必備的民族服飾,一邊叫醒還在睡夢中的女兒,今天是爸爸回家的日子。“想爸爸了吧。”這是潘發英問女兒的話,也是她對在外務工丈夫的思念。

    同樣,在祖國的北方哈爾濱呼蘭,從事媒體工作的李鐵申正在驅車回家的路上。家里,媽媽一邊包著餃子,嘴里還不時問著妹妹,“哥哥到哪了?”每一句問候,每一個孩子,都是媽媽最大的牽掛。

    過年回家,是傳統、更是一種情懷

    每年不斷刷新的春運大潮都在講述著中國人的中國年。不論天涯海角,人們都要在這幾天,收拾行囊,打包回家;即使山高路遠,也要在擁擠的人群中,踏上回家的歸途。家在哪年就在哪,親情常在,年味愈濃。

    團圓就是年,團聚就是最好的年味

    四川邛崍,一群孩子追在一輛三輪車后歡呼雀躍,“看電影咯,看電影咯。”開車的人叫何福全,已經做了40年的鄉村放映工作。每到過年,他都會騎上三輪車,載著放映設備走街串巷。每年這時,他也會成為孩子們眼中的焦點。雖然沒有和家人一起過年,但孩子們七嘴八舌,嬉笑追逐的熱鬧場面早已讓何福全習慣了這樣的年味。

    潘英發和女兒在馬路口已等待多時,女兒依偎在媽媽懷里看著來往的車輛。一輛汽車駛過,小女孩一眼看見剛下車的爸爸,瞬間掙脫媽媽的懷抱沖過去。爸爸也一把抱起女兒,一家人的臉上堆滿笑容。沒有過多的語言,這時的團聚就是最濃的年味。

    “餃子來了。”在東北,李鐵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媽媽端來熱騰騰剛出鍋的餃子,給新年再加一道年味。同一片天空,煙花爆竹熱情綻放。貴州榕江,潘發英一家三口看著夜幕下的煙花,一年的思念也都涌上心頭。

    團圓飯、中國年,

    365天的守望,

    都在此刻的親情中呈現。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