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建設雙創示范園區
——秦州區秀金山現代農業園區有效發揮創業創新示范引領作用
秦州區高度重視農村創業創新工作,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突破口,以壯大特色主導產業為支撐,以加快實施農村“三變”改革為新引擎,以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為引領,制定了《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涌現出了以全國創業創新園區——秀金山現代農業園區為代表的一批創業創新先進典型,為全區農村創業創新積累了經驗,提供了示范。
秀金山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園區位于天水市西郊藉河南岸,總占地面積22500畝,區域內涵蓋10村6000人,園區創建之初,就把“帶動周邊村戶發展,吸納鄉土人才創業就業”作為發展方向,探索出了“園區+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模式,2013年被天水市政府確定為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015年9月升格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2017年6月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
堅持綠色發展,優化園區環境。一是注重生態環境。在園區建設中,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基本理念,把荒山、荒坡綠化及大地埂綠化美化作為園區的重要建設項目,栽植了園林綠化苗木1萬多株,打造了一批休閑觀光園林小品,實現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綠化效果。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在堅持園區原生態的基礎上,配套建設園區內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實現了園區生產生活用水全覆蓋,“一縱四橫”交通主框架和四通八達的田間道路網絡全部貫通。三是強化組織保障。為適應園區發展需要,成立了秀金山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專門承擔秀金山現代農業示范園創建工作,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以及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扶持和管理奠定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搭建創業平臺,帶動創業創新。作為全國創業創新園區,始終把帶動鄉土人才創業、培育創業創新主體作為園區發展壯大的一大法寶。自園區創建以來,通過積極培育園區合作經濟組織,成立了天水市秦州區秀金山大櫻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等方式,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20家,入會社員達3000余人。通過大戶規模經營和農戶自籌相結合的方式,推進主導產業發展和農家莊園、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完成社會融資2.94億元,實現了入園企業和農戶抱團發展。同時,采取“公司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按照果樹種植、市場銷售、技術服務、農家樂旅游等不同領域,由各分社根據自身特色選定經營范圍,由總社按照統一規劃布局、統一物資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生產管理的模式統一管理,實現了園區產業基地的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經營和規模化發展。
培育優勢產業,增強發展后勁。通過流轉土地規模經營與帶動農戶發展相結合的方式,建成果品基地15000畝,其中大櫻桃10000畝、蘋果5000畝;新型經營主體流轉規模建園10000畝,帶動農戶建園5000畝,實現了適宜區果品產業全覆蓋,有效解決了農村土地撂荒現象和“碎片化”問題,實現了優勢主導產業規模化發展。目前園區已形成以林果種植為主,蔬菜種植、畜牧養殖、苗木培育兼容發展的產業經營模式,2017年大櫻桃初步掛果面積4000畝,實現產值100多萬元。大力推進“秦州大櫻桃”品牌的推介宣傳,召開“秦州大櫻桃”洽談會,啟動“互聯網+秦州大櫻桃”網絡營銷活動,成功申報注冊了秀金山園區“羲里秀果”專屬商標,進一步增強了園區特優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加快一二三產融合,拓展園區功能定位。積極爭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積極創建田園綜合體示范項目,重點以現代農業園區為依托,結合秦州大櫻桃特色優勢產業,在發展高效農業的基礎上,不斷拓展農業功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規劃了“五村十八坪”生態農家莊園建設,建成農家莊園3個、采摘園10個,大力推進園區主干道10里生態景觀長廊及休閑觀光設施建設,為市民觀光、度假、休憩提供服務,農村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強化科技支撐,提升園區現代化水平。加強與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合作,創新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加大現代農業科技和設施投入。建成“三防棚”200多個、示范性防鳥防雹網3畝,安裝防霜機10臺、殺蟲燈200盞,實施水肥一體化灌溉3300畝。建立氣象監測點一處,實時監測園區溫度、濕度、氣候等情況。實施科技監控管理系統,安裝太陽能高清攝像頭14個、總視頻監控系統控制室1處、分控室11處,實時監控果樹生長情況,為果園管理、病蟲害防治、自然災害預警等提供有力保障,也為推進互聯網電商業務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廣使用開溝施肥機、農藥噴霧機、旋耕機等現代化農業機械,農業生產逐步實現了機械化和現代化。
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園區提速發展。一是創新經營機制。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兩手抓,吸收本地有頭腦、有實力、有技能的能人大戶和創業者入園經營規模農業,吸引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入園打造精品農業,實現園區效益最大化。二是創新投入機制。堅持加大示范園資金投入,大力扶持入園新型經營主體壯大發展,采取“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專款專用、各負其責、各計其功、成果共享”的原則,實行路往園區修、水往園區引、電往園區架、項目往園區放、錢往園區投、商往園區招,有效解決投入難題,解決經營主體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大的問題。截至目前,共整合農業示范園、農業綜合開發、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高效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建園、通暢路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科技培訓等各項涉農項目資金1.93億元,為園區建設注入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同時也為各經營主體起步發展注入了強大項目支持。
下一步,園區將按照“兩園八區一館一廊”總體規劃。力爭經過3—5年努力,將園區打造成主導產業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科技水平領先、商貿流通體系健全、運行機制靈活多樣,集特色農業種植、農耕文化體驗、城郊休閑觀光和體育運動健身為一體的農業創業創新示范園區。
(秦州區委農工部供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