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筆凌云意縱橫
——楊耀春將軍書法藝術賞析
穆明祥
筆者曾經在欣賞過楊耀春將軍的書法作品之后,專門為其寫過一首七律詩以贊之,詩曰:
襛纖中度出規程,健筆凌云意縱橫。
紙上行時龍鳳舞,硯邊動處蟒蛇驚。
抒情寫性存真趣,繼古開今見篤誠。
充溢人間生活氣,辛勤練得藝功成。
通過該詩,讀者不難看出筆者對楊耀春將軍書法藝術的充分肯定和倍加推崇,以及由衷的喜愛。
筆者曾經專程到蘭州軍區原將軍書畫院拜訪過楊耀春將軍,竊喜正趕上楊耀春將軍的墨寶展出,得以較為全面地欣賞和了解到了楊耀春將軍的書法作品與藝術成就。是日也,漫步于柳營書畫長廊,置身于書法藝術殿堂,“驕龍勁蛇”起舞于眼前,“冰河鐵馬”喧嘯于耳際,胸懷,深深地陶醉于楊將軍的書藝墨韻之中,心靈,再一次被雄渾駘蕩、大氣磅礴的書法藝術作品所震撼。頓時,便有了想為楊將軍寫一篇書藝評介文章的思想沖動。
楊耀春將軍,1944年生于甘肅省秦安縣,青年從戎,歷任排長、科長、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蘭州軍區直屬工作部部長、甘肅省軍區副政委,少將軍銜。現為蘭州軍區將軍書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將軍書畫院理事、世界精英書畫藝術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甘肅毛澤東書法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甘肅伏羲文化研究會顧問、甘肅詩書畫聯誼會名譽會長、絲綢之路藝術中心高級顧問、蘭州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
書法這門藝術,自它誕生以來,除它承載的實用價值功能、視覺愉悅功能、美學表現功能和反映現實生活氣息功能外,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個藝術載體,能夠充分體現書法家的胸懷抱負、心情志趣、喜怒哀樂、審美取向等觀點、立場、行為和作風。正是它的這種特殊的藝術魅力,深深地打動著這位投身軍旅、馳騁沙場、保家衛國的將軍情懷。再加上楊耀春將軍出生于公卿將相輩出、文人墨客代興的隴右文化之鄉——秦安,自幼耳聞目染、家風承傳,并受周圍濃厚的文化氛圍的熏陶,從小自然而然地便對這門傳統的書法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故而,自打從戎至今,數十年來,無論是戎馬倥傯、軍務叢脞之中,還是年節假日、退休居家之際,他都能偷閑覓空,臨池耕耦,從未中輟。也正是由于其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成就了其書藝事業,也因之受到了當今眾多書家、書法評論家和廣大的書法愛好者和收藏者的青睞。
楊將軍認為,習書之道,貴在勤勉和持之以恒。同時他還說,習書是個苦差事,要能吃得苦,耐得寂寞,忘卻功利,潛心筆墨。要想寫好字,不僅要讀帖、臨碑,還需每日臨池,勤下苦功,當然,書法理論方面的功課也是必須要做的。在讀與寫的過程中,還要多思多悟,才能品出書法藝術之奧妙來。另外,中國書法藝術與其他藝術門類有觸類旁通之處,尤其是對文學修養的要求更高。一個文學修養不高的人,很難寫好書法作品。因此,書法家不僅要師法自然,取法萬象,借鑒古人,學習今人,還需潛心書事,旁通諸藝,采擷諸物,豐富知識。楊將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去做的。他除了借鑒古人,博采諸家外,也不忘向現代人學習,更不忘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創作思路,育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書藝水平。
楊耀春將軍的書法作品多見行、草。因為行、草書這種書藝載體最易抒發一個將軍書法家汪洋恣肆、縱橫捭闔、馳騁大千、韜略塵寰的博大胸襟。從楊耀春將軍的書法作品中你會不難看出:我行我素,我書我意,不拘一格,不泥古法,摒棄羈絆,無視收斂,不計藏露,隨心所欲的個人獨到的書藝風格和軍人坦蕩耿直的豪邁性情。縱觀楊耀春將軍的書法作品,其特點是:多攝濃墨,喜用枯筆;結體疏朗,間架協和;繁簡并用,大小錯落;飛白凌空,游絲軟系;骨氣雄渾,質感強烈。其布局開合自然,筆畫爽利靈動,筆勢雄渾流暢,筆力峻拔勁健,筆意酣暢淋漓,韻致瀟灑大方,氣勢凌厲俊逸,線條粗細相間,墨色干枯互映,點畫極盡變化而又不無法度,章法力求創新而又不失矩矱。讀楊將軍的書法作品,處處給人一種筆挾風雷,墨翻雨浪和寓剛健于雄渾之中,行遒邁于蒼茫之內的感覺。從楊將軍的書法作品中,不僅能讀出張旭的顛逸之風,亦能領略到懷素的狂放意韻。記得清代文學家劉熙載在《藝概》中曰:“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讀楊將軍的書法作品,真有字如其人之感。
楊將軍通過幾十年來的摹碑、讀帖和臨池創作,深深體會到中國書法藝術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師法自然,遵循傳統,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創新,要能融入時代精神,寫出書法家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真情,寫出具有自家獨到風格的字來。他由衷地告誡書法愛好者,切勿受當今個別書法家浮躁氣息的影響,在物欲橫飛的心理驅動下追求一些怪異的東西,應踏踏實實地多在傳統的路子上下工夫,并勇于在創新的路上去探索。同時,還應與時俱進,與社會相向,與人民群眾相融,創作出更多更好深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千萬不要“走火入魔”,搞一些孤芳自賞的東西。尤其是要讓自己的書法作品能夠融入社會,走入人民群眾之中,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和社會服務。一個有作為的書家,應向這個方向發展。因為只有讓自己的作品融入社會,走入人民群眾之中,才會被社會認可,才有傳世的可能。否則,是會被時代淹沒,社會淘汰,人民摒棄的。真可謂是至理忠言者也。
自從楊將軍從崗位上退下來后,由于有了更多的時間,他便越發勤奮,不斷研習書法理論,苦練書法功力,探討書法藝術,其書藝的進步與功力的提高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正是因為楊將軍在書法藝術創作上有了新的飛躍,這才使得其在參加省市,乃至全國的書畫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倍受嘉譽。同時,全國各地圖書館、紀念館、收藏家協會,以及上至書畫大家,下至書畫愛好者登門與函索墨寶者枚不勝舉。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楊將軍生于農村,是農民的兒子,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只要家鄉農民兄弟有求,其必應,從未拒之。同時,楊將軍還經常深入農村、工礦、軍營、學校和社區等,為各界人士揮毫潑墨,書贈作品。尤其是熱心公益事業,為南方雪災、汶川震區、玉樹震區、舟曲泥石流等災區人民積極搞義書、義賣、義捐活動,深得社會各界好評。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楊將軍將繼續在黑白世界與宣紙硯田間辛勤耕作,力爭寫出更好的作品來,使余熱生輝,為民生服務,畢生效力社會,庶不負一個老兵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赤子情懷。
最后,再用筆者書贈楊將軍的一首詩來作結吧。詩曰:
烽煙戰火淬肝膽,革命熔爐百煉丹。
昔日在崗擔重任,今朝離職享嘉言。
心捐華夏繁榮業,力效國家發展觀。
一世勤勞仍尚奮,發揮余熱暖人間。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