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成本10萬到100萬不等,新京報專訪電影公司廠標相關業內人士,解讀制作廠標背后的故事
國內電影公司廠標元素太雷同,如何提高辨識度?
所謂電影“廠標”,就是電影開場前出品制作公司出現的那十幾秒左右視頻,國外如迪士尼是煙花升起的城堡,米高梅是怒吼的獅子,都是觀眾非常熟悉的畫面,而國內公司如華誼公司是齒輪與龍首,萬達公司是荷葉與露珠,也是今年進影院的影迷觀眾常常看到的。
與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七八十年的歷史相比,國內電影工業商業化才短短十幾年,各大電影公司對于廠標的重視也就從這幾年開始。之前的大部分國產電影廠標都是以字幕的形式出現,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開始注意到“門面”的重要性,一定要制作一個顯得大氣磅礴的電影廠標來。目前,電影廠標的制作成本在行業內大約在10萬到100萬元人民幣不等。影視公司對廠標也越來越重視,如不久前《前任3》上映前,出品方新圣堂CEO周子健又重新請人給廠標譜了一遍曲,之前周子健是找了一個設計師朋友幫忙設計的廠標,前后磨了三個月,“制作的難度并不高,畢竟都是做影視的,一個三維的并沒有什么難度,主要是創意過程。”。
究竟電影公司的廠標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廠標的創意來源在哪兒?國內大部分電影公司的廠標辨識度為何這么低?帶著這些問題,新京報記者獨家采訪了壞猴子影業廠標的設計者張揚、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廠標的設計者張楠、宸銘影業公關總監黃晶晶、麥特文化總裁岳洋、新圣堂CEO周子健、小馬奔騰影業廠標設計者郭大維、影行天下CEO安玉剛等,聊聊目前國內電影公司廠標背后的故事。
1 廠標歷史
國外:歷史悠久
國外電影公司的廠標歷史悠久,基本與當時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同時誕生。比如派拉蒙的群星環繞雪山,米高梅的獅子,哥倫比亞的自由女神像等,都是比較經典的廠標造型。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與電影公司的不斷沉淀,廠標在一些細節上也在不斷改進。從1914年派拉蒙使用第一個群星環繞雪山的廠標開始,到目前為止已經更換修改了十幾次廠標。
國內:剛剛起步
相比國外電影公司,國內電影公司的廠標起步比較晚,并且不太成熟。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一些電影公司,比如昆侖影業,廠標的背景是一座山,前面是帶有立體效果的“昆侖”兩個大字,整體制作上很簡單。但更多的公司還是以字幕的形式出現在影片開場。國內電影公司開始重視廠標的制作應該是近幾年,華誼、博納這樣的民營大公司相繼推出代表著公司形象的廠標,讓更多電影公司對這件事重視起來。
2 制作流程
廠標的形式多變,創意實現的方式也不同,有的需要拍攝,有的需要制作,有的需要手繪,就要具體方案具體分析了。這里,我們以大部分廠標都采用的三維動畫的方式簡單說一下廠標的制作流程。
A.2D概念圖:電影公司找到制作公司之后,會先溝通出一個設計方案。制作公司會制作相應的2D概念圖,也就是草圖階段,用鉛筆畫就可以,畫出幾個大樣,然后上色。
B。關鍵幀:畫關鍵幀,把關鍵幀作為參考帶入到電腦當中制作。在代入之前有個流程,分析里面所有的元素,在鏡頭里面的位置,進行一些位置的擺放和設計。
C。動畫預演:進入3D模型設計,在上色和光線之前進行動畫預演,是要把之前關鍵幀的部分作為3D預演的關鍵幀,所有在Maya環境或者3dmax環境也好,做出來的東西都要跟關鍵幀相匹配。
D。渲染:進行材質和色彩的渲染,在終極渲染前會渲染幾個關鍵幀,把所有的幀都弄準。
E。聲畫合成:之前做的動畫預演交給聲效部門去制作聲音,進行5.1聲效的聲配。與此同時,畫面需要進行調色,音樂的部分交給音樂部門去做。之后把渲染完調完色的畫面與音樂相結合,最后根據電影公司需要的格式做出來就完成了。
3 實例分析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元素:工農兵
時長:10秒
首次使用:2013年2月10日《越來越好之村晚》
創意來源: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影”)的前身是北京電影制片廠,廠標中“北京電影制片廠”和“三個工農兵”的元素是不能動的,其他可自由發揮。張楠最初設計了200多稿方案,最終還是選擇了第一稿,“雖然后面的創意更好,也更現代化,不過作為一個六七十年的老國企,希望更沉穩、簡單些。”廠標開始的時候觀眾可以看到云層上有光線,朝陽升起,帶有三個工農兵的廠標在前景中出現,背對光線,但在轉動的時候,光線卻照在工農兵身上,這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光線在后面。但張楠想的是,光線反射到觀眾臉上,讓觀眾看到的時候工農兵被照亮了,并且這時其中一個工農兵手指的方向亮了一下,寓意著這樣的革命方向或者價值觀是要光明引領的。另外,廠標轉動時還用了順時針的時間概念,轉過來同時光芒照亮了一個時刻,代表著中國電影的輝煌時刻。
制作細節:之前北京電影制片廠的廠標中有三個工農兵形象,但只是一張圖,現在張楠在三個工農兵外面加了一個環形設計,并且要轉動起來,讓2D效果變成3D效果。因為這個圓圈的厚度,轉動的幅度,制作上很麻煩,轉動不對的話就會變成橢圓形。張楠透露,整個廠標可能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是有一些技術突破的,“我們整體的模型技術和渲染技術都是當時國內比較先進的,當時有個電影公司老板看到我們的廠標之后說,已經達到裸眼3D的效果了。”
萬達影業
主要元素:荷葉、水滴
時長:34秒
首次使用:2015年4月30日《赤道》
創意來源:萬達影業的廠標是由著名海報設計師黃海設計,他也是第一次為電影公司設計廠標。之所以用荷葉水滴的創意,黃海透露是因為集天地之精華才會形成水珠匯聚成水滴往下落,而電影工業的魅力就在于不同人的能量匯聚到一起形成合力。而陽光、露水以及荷葉則意指空間上電影制作過程中各種元素互相化學反應,突出時間這個概念。
制作細節:“荷葉水滴版”廠標方案,是萬達影業從競標的十幾個動態廠標方案中挑選出來的,它最打動人的就是充滿東方韻味的設計,以及對電影工業充滿想象力的臆想表達。它大膽突破以往電影公司廠標的工業感,用清新淡雅的荷塘為背景,加上3D效果,配上震撼的弦樂,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東方氣韻的感官視覺。
華誼公司
主要元素:齒輪、龍頭
時長:10秒
首次使用:2012年6月28日《畫皮2》
創意來源:創意源于鐘表內部的金屬質感精密機械部件。強烈的金屬質感和高度精密的細節咬合,象征華誼兄弟電影公司的整體實力和精益求精、嚴整流暢的企業風格;威武的龍頭則像一個守護神,東方龍的形象,實現了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感之間的融合,詮釋了中國電影走上世界舞臺的發展之路,即“中國元素,國際視野”。
制作細節:華誼兄弟選擇了國際知名視覺特效公司——Pixomondo為公司設計廠標,從選擇創意方向到不斷調整到最終完成終稿,經歷了大小修改十幾次,整個制作用了5個多月。原本華誼兄弟為這版廠標設計了幾款音樂,有中式的、有西式的,磅礴的、靈動的,但是很難抉擇,因為無論選擇哪一個總會感覺稍有缺憾。最后王中磊提議,干脆暫時只保留音效,不做固定的配樂,后續可以根據不同類型和風格的電影來靈活配樂。比如《太極》系列、《一九四二》等影片所使用的廠標就是無配樂的,而《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就是有配樂的。
壞猴子影業
主要元素:猴子
時長:15秒
首次使用:2013年12月3日《無人區》
創意來源:壞猴子影業的前身是寧浩工作室,在設計廠標時,寧浩找來了《瘋狂的石頭》的特效導演張揚,寧浩對張揚提出的要求是“不要那種敘事性或者有具體行為的表達,要的是一種荒誕感”,這跟他以往的創作思路比較相似,就是打破常規,做事不拘一格。張揚便腦洞大開地想到,讓一只猴子把氣球吹大,然后吃掉,氣球帶著猴子滿天飛。寧浩覺得這個挺有意思,張揚就沿著這個方向執行了。
制作細節:寧浩想要的動畫是像兒童繪畫那種,回到對事物最初的感知,不希望加入太多技巧加工的東西。張揚一開始畫得太正經、太主流,“我也嘗試了很多種方法,比如用左手畫,但還是脫離不了設計師的慣性思維,怎么畫都不舒服。最后是找了一堆小孩的畫,里面畫著各種各樣的人,再從中提煉一些兒童對于動物的想象,最終創作出有點豁牙,動作比較張揚的壞猴子形象。”整個廠標的制作花了不到半年時間,都是一幀一幀畫出來的,剛開始猴子出場的時候動作是帶有重復性的,但張揚在做的時候并沒有重復性地畫,而是加入了一些小變化,包括線條的抖動等,光是這個過程就花了一個多月。
麥特文化
主要元素:露天影院
時長:10秒
首次使用:2015年4月15日《我是女王》
創意來源:大多數國內電影公司的廠標都使用特效,麥特文化總裁岳洋覺得,麥特應該以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來呈現廠標,最后選擇了定格動畫中的黏土動畫,而這樣的形式很像小時候我們看的動畫片《阿凡提》。并且,黏土動畫代表一種匠人精神:專注,獨特。這也是麥特文化一直倡導的。在表現形式上,麥特最終選擇以露天放電影的方式,“這也跟我們70后、80后的回憶有關,走進普通人生活的電影”。
制作細節:麥特找的是一家專門做動畫的公司。廠標中定格動畫的所有人物、場景、包括一些小細節,甚至人物眼睛的轉動,都是專門用黏土捏制而成的,雖然廠標只有10秒,但大概用了將近200個黏土模型,才組合成大家現在看到的場景,這部分還是很耗費時間和精力的。
宸銘傳媒
主要元素:龍
時長:22秒
首次使用:2017年7月7日《絕世高手》
創意來源:宸銘傳媒的廠標是對于公司Logo的動態化演繹,像皇冠一樣的Logo在遠古時期代表著北極星的意思,與公司中的“宸”字代表的是同一個意思,象征著古今兩個符號在北極星這個符號系統里的一次對話,宸銘傳媒希望將北極星作為一個目標,不斷去追尋好的作品,引領行業志氣。為此,設計師還參考了阿城老師的《洛書河圖:文明的造型探源》,從中尋求靈感。
制作細節:宸銘影業公關總監黃晶晶透露,“廠標的制作完全是按照電影的品質來做的,整個制作花費了大概兩年時間,大的創意方面至少修改了五稿。”廠標中的兩條龍是制作關鍵,為了創造出龍的形象,宸銘傳媒公關總監黃晶晶透露,設計團隊做了將近三到五個月的調研,考察了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里面一條銅鑄的龍,西安博物館里面一個唐代的金龍,未央宮出土的漢代瓦當上面的龍圖騰,還有故宮九龍壁,綜合了這些調研的史實資料,再加上一些藝術化的處理才有了現在看到的龍的形象,這是在整個過程當中比較困難的,包括給龍貼一種麟的材質,它運動的節奏,都需要一幀一幀地去磨合。
4 辨識度不高
元素太過雷同
給壞猴子影業設計廠標的張揚認為,國內真正有想法的廠標設計不多,大部分設計都以“磅礴大氣”為主。“山、海、天”是用得最多的元素,不是從大山里、就是從大海里蹦出什么。因為中國人比較大氣,都喜歡這樣磅礴有氣勢的表現,但雷同性就會比較高。如華誼和光線都有齒輪元素,中影和博納都有云朵元素。
設計不夠精準
觀眾可以從一個好的廠標設計中看到這個公司的創作風格和整體氣質。之前,影行天下的廠標中有一個風車,Logo是扇形的,公司CEO安玉剛覺得這個設計不夠精準,最近正打算更換廠標,新換的Logo中有一個紅色的靶子,中間有一紅點,意味著瞄準的意思,與公司講究精準的營銷邏輯很貼合。
企業理念不明確
廠標其實代表的是企業的文化。在張楠看來,國外電影公司的廠標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主要在于他們的電影工業歷史悠久,早在廠標設計之前就形成比較鮮明的企業理念。“夢工廠的廠標是坐在月亮上釣魚的小孩,主要講述成人童話,核心很明確,并且廠標中小孩的原型就是設計師的兒子,有一種情感投射。”然而,中國大多數電影公司都比較年輕,文化積累和沉淀還不夠,企業理念還沒那么明確。張揚也比較贊同這種觀點,他認為“國外廠標能讓我們記住的都是文化感極強、思路非常驚奇的,因為他們是‘文化大氣’而不是‘風景大氣’,所以還是要抓住文化的根,由此來創作會更好。”
過于追求商業化
中國電影這十幾年來發展得非常迅速,在這個過程中電影公司在創作上慢慢形成了一種趨勢,都最大限度地追求商業利益化,一窩蜂地去拍動作、喜劇等電影類型,很少有哪個電影公司會拍一個與眾不同的片子出來,使得電影類型趨同化,也使得電影廠標在辨識度上不高。
5 廠標冷知識
●廠標時長可變化
國內電影公司廠標的時長大部分都在10-20秒左右,這是正常版本。然而,因為電影時長和聯合出品方數量上的限制,每個公司的廠標一般都會做幾個不同時長的版本。一般作為主出品方,廠標的時長會按照正常版本播放,但如果是聯合出品方,并且聯合出品方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廠標的時長會相應地縮短。萬達影業廠標的時長是34秒,應該是目前國內電影公司廠標時長最長的了,在萬達影業聯合出品的電影中,萬達的廠標就會做相應的剪輯,剪成20秒左右的版本。新圣堂CEO周子健也透露,“如果前面的聯合出品方比較多,我們只能加速讓它在短時間內播完。”
●廠標都是基于Logo創作
公司的Logo是一個平面圖,而廠標是一個動態視頻,任何電影公司的廠標都是在Logo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最后再回歸到Logo本身。比如萬達影業中“荷葉水滴版”廠標,最后水滴落到地上,慢慢洇開顯露出萬達影業的紅色Logo。
●廠標可根據不同片子做不同修改
一個公司的廠標并非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上映片子的不同類型而做細節上的調整。這方面,好萊塢電影公司做得很好。如《變形金剛5》的開場,從派拉蒙廠標的山上射出幾團火球,直接飛到故事的戰場中,與劇情完美融合。
國內電影公司也有類似處理,比如華誼把《一九四二》的廠標顏色調暗,以契合影片風格;《狄仁杰之神都龍王》片頭做了淡煙霧版處理,增加奇幻色彩。小馬奔騰公司在這方面則做得更為用心,公司的原老板李明是做廣告出身,對這塊比較重視,請來了做動畫的郭大維先后設計了三款廠標,分別用在了不同風格的電影中。在《將愛情進行到底》中使用了手繪風格廠標、在《黃金大劫案》和《無人區》中使用了版畫風格廠標,在《太平輪》上下部中用了巖畫風格廠標。
采寫/新京報記者 滕朝 實習生 夏秋子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