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學 > 小說散文 > 正文

    李曉東:永不消逝的電波——告別天水人雷達

     

    J[5}]FKZFR]%GS](FKQ8~TJ

     


    永不消逝的電波

    ——告別天水人雷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杜牧這首詩,自晚唐至今,流傳一千余年,一代代讀者所體味的,無疑在后兩句,以致“杏花村”在山西還是安徽,爭論不休。近日,我和許多人,卻實實在在深味了古人詩意,知道了“欲斷魂”的感覺。大家從北京、從天水、從蘭州,從四面八方來到一起,只為看一個人最后一眼,向他深深鞠躬,輕輕說再見,獻上真的敬意和哀思,他,就是天水人雷達。

    4月4日,戊戌清明前一天,剛下過雨夾雪的北京,依然清冷。“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我一夜難眠,非關氣候,而是因為師長故人,“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從家門口到一號線萬壽路地鐵站,大約兩千米,路過若干紅綠燈。長長的路和間或的停,讓我慢慢懷想雷達老師的音容神態,回憶這幾天的經過。

    3月31日,周六,王若冰老師突然來電,“雷達去世了?你知道嗎?”我馬上電中國作家協會相關部門,還沒得到消息。一會,短信收到,只兩個字“確實”,聯系的同志是我很好的朋友,平時話多,也很風趣,這次,卻一反常態,僅短短兩個字。我回話給若冰老師說,消息確實,太意外了!后來知道,雷達老師身體不適入院檢查,第二天突然去世。其子雷榕打電話給老家親房報喪,所以家鄉天水,比他工作一生的中國作協更早知道了這個消息。

    中國作協是作家之家,雷達在作協工作數十年,最終“官至”創作研究部主任,執中國文學評論之牛耳。中國作協一向非常重視老干部工作,對著名作家和評論家,不僅每年春節領導登門拜望,日常也時時關心。雷達老師家人,面對突發重大變故,為何首先想到的是千里之外的家鄉和親房呢?這就是典型的天水人思維。

    在天水掛職兩年,雖已離任返京,但我越來越堅信了自己的判斷。天水,不僅因大地灣古人類遺址和伏羲女媧的氏族形態與傳說,成為中華文明源頭區,也是華夏文明傳承最為正宗、完整的地方,是中華文化之長房長孫。所以,雖然雷達一歲就雖父母遷居蘭州,雷榕更成長于帝都京華,骨子里,卻依然是地地道道的天水人。正如雷達參加會議宴席無數,最合口的,還是一碗漂著蒜片、辣子、韭菜葉的漿水面。老人去世,葉落歸根,最先告知的,毫無疑問是故鄉親人。所有人都知道,雷達的逝世,是中國文學的重大損失,對于天水市麥積區新陽鎮雷家來說,是一位雷氏后人,成了先人。一個人,不再屬于這個世界,卻永遠屬于這個家族。

    “昨夜文壇墮大星”,周日始,悼念雷達的挽聯、文章、感言便在朋友圈里郁郁生長。最觸動我心的,依然是甘肅的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我碩士的授業恩師、蘭州大學文學院前院長程金城教授回憶了作為蘭大文學院博導的雷達教授,一個細節很傳神,雷老師觸摸彩陶時的興奮與虔誠。程老師是別有造詣的彩陶美學家,他知道,雷老師對彩陶的感情,根植于天水大地灣。大地灣彩陶質樸雄健的線條,焠火愈堅的品質,暗紅純粹的色彩,特別是取材于大地的黃土,以及八千年前就已孕育生長的民族精神。所以,雷達最重要的代表作就是《民族靈魂的重塑》。1986年,他即提出民族靈魂的發現和重塑,是新時期文學的主題。當時,文學思潮和現象此起彼伏,西方思想影響正盛,告別革命、躲避崇高、消解主流苗頭初現,其情其境,雷達顯示出一位杰出文學批評家的視野和眼力、廣度與深度,正如一部高倍雷達,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準確袂發出躁動喧囂、紛繁蕪雜之下的歷史根脈和民族精神。而他之所以有如此能力,根本上,還是天水這片伏羲女媧誕生的地方,秦皇漢武遙望的地方,諸葛武侯北伐的地方,大唐天子祭祖的地方,佛陀千年微笑的地方,所賦予后輩子孫的基因和情懷。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大樓首層電梯口,有文藝報閱報欄,頭版右下方刊登消息“雷達同志逝世”。上周一至周三,整三天,上下電梯的人都會在報紙前和這個熟悉的笑容對視。文藝報頭版彩印,雷達微微側面、低頭,笑得智慧、謙和、質樸、溫暖。照片下方第一行,“雷達,甘肅天水人”。掛職結束時,我把和天水有關的散文匯成一個小冊子,名字早就想好——天風水雅。我覺得,這四個字,表達了天水人的性格,曠達、淳樸、深沉、尚美。天水話稱長相漂亮為“心疼”,美得心都疼起來了。也許,正是這種心靈深處的愛美情結,才讓雷達擁有強烈卓越的審美鑒賞力,“掃描紛至沓來的新人新作及時而細密,探測此起彼伏的文學思潮敏銳而快捷”。對于文學作品和作者,特別是年輕作者,他真心愛護扶持幫助,但絕不姑息遷就,正如莫言悼詩所言“雍容蘊藉春秋筆,痛快淋漓月旦評”。唯其如此,他的許多論斷命名,才能被廣大作家、讀者、文學研究者認同,成為新時期文學定論,從開啟新時期的“傷痕文學”,到最接地氣的“新寫實”,再到“現實主義沖擊波”……伏羲登卦臺山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分陰陽,畫太極,創八卦,抽象出自然人世潮汐的本相,出生于卦臺山不遠處的雷達,置身中國文學大潮,看春風秋雨,潮起潮落,“我有話說”——都用天水話表達出來。他的最后一本書,就名《雷達觀潮》,出版不久,“玉皇急令調雷兄”,和同鄉先祖伏羲相見去了。

    天水話里,還有一個詞很有意思——閑的——含義豐富多元,但風格明顯,透著的,是灑脫。雷達老師也是一個很瀟灑的人。近七十歲時,他學會了開車。“雷達買車了”,在中國作協機關大樓很傳了幾天,但對一個老派文人會不會真的開車,懷疑者居多。不料,他真的開起來了。中國作協十樓會議室,常召開作品研討會。雷達一來,會議的規格、高度、氣場、水準,就有了最靠譜的保證。而雷達一走,坐在駕駛位上,寬厚地笑著給人說,“我拉你吧……”他住的華威北里,是作協老宿舍,同事朋友很多,坐雷達車的人,也就日益增加了。不開車時,他常騎電瓶車。一次,《啄木鳥》雜志請我去參加一個會議,說雷老師也出席。我電雷達老師說,我車去接你吧。他回答,離我家很近,我騎電動車去?;顒咏Y束,他又一騎絕塵家去。

    只有兩點,他仿佛曠達不起來。一是身體。近年來,大家都聽說雷老師身體不大好,常有人問候。一問,他好像就惱了,沒好氣地說,我身體好著呢!問話者就有些訕訕。不愿意說身體不好,也是天水老人普遍的禁忌啊,怕說了不吉利。而且,他還放不下中國文學,一直到入院前,依然閱讀不止,筆耕不輟。每年都讀大量作品,記下豐富的閱讀筆記。作品研討會,大家每次推雷達老師第一個發言,他都拿出寫好的文稿,用濃重的天水話念。天水話,是周秦時代的雅音,也就是官話??鬃由铣蛑v學,都用天水話。在相當一個時期,天水話,也是中國文壇的雅音。如今,斯人歸去,雅音無覓,讓人如何不悲傷!卦臺蒼蒼,渭水湯湯,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還有放不下心的,是對于學生。我在天水工作期間的一天,突然接到雷老師電話,看到來電顯示“雷達”,很有些吃驚,因為和雷老師平時聯系并不多。幾句問候畢,他說,一位學生在天水師院工作,夫人工作安排方面有點事情。其實,他這位學生我認識,是我碩士師弟。最后雷老師特意說,“他不好意思給你講,我替他請你幫忙”。站在天水市政府院子里,聽著天水的前輩來自千里之外的聲音,我表示一定盡力。在天水師院領導關心下,有了滿意的結果。在此,我替這位已遠行的老天水人,向天水師院領導真誠說一聲,謝謝!也希望天水師院雷達資料收集和雷達研究,能有更大進展。其他不論,光雷達擁有的作家簽名本,就無人可出其右。生平簡介:雷達,原名雷達學。先是筆名雷達,后來正式改用此名,改名過程,很有些波折。如今,卻應開創一門學問——雷達學。告別雷達學,開創雷達學。通過雷達學,追尋雷達學!

    八寶山蘭廳前,紅玉蘭一樹繁花,半開未開。天水也以玉蘭聞名,雷達故鄉麥積區,有雙玉蘭,一白一紅,為宋人紀念杜甫流寓天水所植,鄧寶珊將軍有詩,齊白石老人親筆題“雙玉蘭堂”。這株最后送他的玉蘭,也是代表家鄉來的嗎?哀樂奏起,中國作協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第一個向覆蓋黨旗的雷達三鞠躬,向親屬表達真誠的慰問。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錢小芊,中國作協黨組原書記李冰,中國作協領導班子成員,來自首都和全國的作家、評論家、文學愛好者,依次鞠躬致哀。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志宏,市文聯主席王進文,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子洲,代表380萬家鄉父老,看家鄉的游子,天水的驕傲最后一眼。

    儀式結束,悼念者漸漸離去,幾個天水人還留在蘭廳門口。已在天津工作二十多年的天水作家秦嶺說,再等等,看要干點啥活,按天水規矩,是要幫忙干活的。我說,以后,活還很多,我們要組織作家走進天水,走進雷達故里,追尋那永不消逝的電波……

    1523117630(1)

     

    本文作者:李曉東 男  1974年7月生,漢族,山西武鄉人,1998年入黨,2002年參加工作,文學博士。   

      1992年9月-1996年9月 山西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1996年9月-1999年9月 西北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99年9月-2002年7月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2年7月-2003年7月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工作人員(試用期) ;2003年7月-2005年1月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科員;2005年1月-2010年5月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輿情處副調研員(其間:2007.10—2009.02借調中國作協工作;2009.02—2010.05中央第六地方巡視組副處級巡視專員);2010年5月-2012年9月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輿情處調研員(其間:2010年5月-2012年2月中央第六地方巡視組正處級巡視專員) ;2012年9月-2013年4月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輿情處副處長、調研員;2013年4月-2014年10月 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秘書處處長 ;2014年10月-   至今任《小說選刊》雜志社副主編(其中2016年3月-2018年3月掛職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職務)。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