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引灤入津”工程通水35周年
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勘察設計院到“引灤”故地緬懷英雄先烈
天津訊(伍振、王文軍 報道)為紀念“引灤入津”工程通水35周年,緬懷英雄先烈,弘揚“引灤”精神,日前,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勘察設計院組織黨員干部職工到河北遷西開展“引灤入津”故地瞻仰祭奠活動。
河北省遷西縣景忠山下的“引灤入津”烈士紀念碑周圍,松柏環繞,碧草蔥蔥。懷著對先烈無限的崇敬與緬懷之情,中鐵十八局集團勘察設計院黨員干部在“引灤入津烈士紀念碑”前為21位烈士敬獻花籃,一起清掃紀念碑,瞻仰了“引灤入津”英雄塑像,舉行重溫入黨誓詞、集體簽名活動,聆聽了退休老鐵道兵干部現場講述引灤入津工程故事,全體黨員干部深受教育和鼓舞。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在“引灤入津”英雄塑像前,當年參加該工程建設的退休老鐵道兵曲成喜觸景生情,為我們講述他親身經歷的“引灤入津”故事:“20世紀七十年代有個民諺講‘天津四大怪’,其中之一就是‘自來水能腌咸菜’,在當時水質極差的咸味水都很緊缺,為解決天津用水困難,國務院決定建設‘引灤入津’工程,并被列入全國重點工程項目。該工程于1982年5月開工,計劃3年完成,為了讓天津人民早日喝上灤河水,擔負其中7210米施工任務的原鐵道兵第八師和天津駐軍198師軍駐地官兵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爭分奪秒,僅用了1年零4個月就勝利將隧洞打通,創造了引水隧洞施工新紀錄,孕育和叫響了‘引灤精神’。”
“引灤入津工程全長234公里,在引灤工地上,平均每隔10公里就有一位死難烈士的尸骨,他們永遠地留駐在景忠山下。”曲成喜說到這里,聲音有點哽咽。
“我兩歲就隨父親到引灤工地,可以說我是在‘引灤精神’的陪伴下長大的,我這是子承父業,傳承‘引灤精神’是我們的光榮使命。”綜合辦公室曲玲玲道出了“鐵二代”們的心聲。
1983年9月11日,“引灤入津”工程正式通水,甘甜的灤河水汩汩流入津門,天津人民從此結束了喝咸水、苦水的歷史,當時全城上下說甜水,家家戶戶品香茗,成為海河兩岸的一大盛事。天津引灤工程隧洞管理處趙明志科長自豪地介紹說:35年來,“引灤入津”工程累計為天津安全供水268億立方米,為天津的發展源源不斷地“輸血”。
隨著引灤入津工程通水,鐵八師落戶天津,1984年1月1日,鐵八師從鐵道兵集體轉入鐵道部,2002年改制掛牌成立中鐵十八局集團,現已在發展成為具有鐵路、建筑、水利水電、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擁有對外承包工程資質和對外經營權的國有大型建筑企業集團。在“引灤精神”的指引下,中鐵十八局集團承建了100多項天津重大工程,為天津的建設立下汗馬功勞。建成和承建了青藏鐵路、秦嶺鐵路隧道、清江隔河巖導流洞、八渡南盤江鐵路特大橋、珠港澳特大橋拱北隧道等一大批“高、大、難、精、尖、新”的名牌重點工程,創造了30多項橋隧建設全國之最、10多項全國第一,培育創造了青藏精神、秦嶺精神、武廣精神、石武速度……企業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創魯班獎特別榮譽企業”、“中國對外承包企業社會責任金獎”、“全國國有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2008年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企業文化影響力十強”等諸多榮譽稱號。
英魂雖逝,精神猶存。在紀念碑前,參加瞻仰祭奠的黨員干部莊嚴宣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先烈遺志,弘揚引灤精神,為建設新時代質量效益型現代化企業集團再立新功!那響亮的誓言在景忠山間久久回蕩……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