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工業九橋公司的王中美是工匠中一顆璀璨的新星,是今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1981年出生的王中美是中鐵工業九橋公司首席焊工、電焊工特級技師。她在電焊崗位上默默堅守了18年,先后參建完成京廣高鐵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京滬高鐵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等40多座世界一流橋梁的前期焊接試驗任務,攻克了無數焊接技術難題,參建的重點工程先后獲得8項“全國優秀焊接工程一等獎”。
不忘擇業初心
2001年,技校畢業的王中美在父親的建議下來到了中鐵工業九橋公司工作,如愿成為一名電焊工。“我爸就是一名很有名氣的電焊工,我從小就經常看他工作,耳濡目染,覺得電焊挺神奇。”說起擇業初心,王中美的眼神很是真誠。
王中美說:“作為一名女同志,我也愛美,也想過退縮和轉行。但是一位老工友告訴我,‘別看我們的工作平凡枯燥,但我們的工作態度和操作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橋梁的安全和壽命。我們雖然只是普通的一線工人,但我們焊接的是世界一流的橋梁,影響著千家萬戶的生活’。在她的影響下,我逐漸愛上了這一行。”
2005年,中鐵工業九橋公司在深山峽谷里承建全球最長懸索橋——滬渝高速四渡河橋,鋼梁主桁桿件拉索吊耳角接焊縫多、工藝要求高,板間距過窄,多個班組老師傅都望而卻步。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王中美主動請戰。最后,由她焊接的30多組高熔透焊縫經檢驗均一次性合格。經過這次鍛煉,她的焊接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在焊接隊伍中脫穎而出。
大膽創新突破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作業工效,王中美在實踐中敢于突破固有經驗和傳統,對焊接功法和焊接工藝進行大膽創新。她將原厚度16mm以上鋼板熔透焊接必須開雙面坡口的傳統焊接工法,革新為厚度16mm至28mm鋼板熔透焊接開單面坡口。這一焊接工法,工序簡單易學,工作效率高,既能保證焊縫質量、避免焊后變形,又減少了鋼板重復翻身開坡口,被公司命名為“王中美焊接工法”,被廣泛推廣應用后,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在王中美先后參與的40余座橋梁建設工程中,帶領團隊通過優化參數、改進工序、創新工藝,取得新鋼種焊接技術攻關、重型大節段鋼桁梁制造及總拼技術研究、海上接樁橫位自動化焊接專項工藝等創新成果17項,多項工藝填補國內空白。
為“中國智造”作貢獻
王中美不僅精通技術,還把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承給更多的年輕人。經她指導的女工劉青,參加工作僅3年,就先后在集團公司和九橋公司電焊工技能大賽中獲得第二名的成績,2017年又獲得“贛鄱工匠”。2013年,王中美帶領工班全體人員一次性取得江西省質監局特種設備作業操作證。2016年10月份,以她名字命名的“王中美勞模創新工作室”在公司掛牌成立。王中美說,“我的‘小目標’就是要繼續發揚工匠精神,對每一道焊縫負責,努力帶動更多的橋梁焊工成為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
王中美對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深感振奮,“作為新時期產業工人,能參與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立足崗位、苦練技能、積極創新,為實現‘中鐵工業,世界品牌’的宏偉愿景作更大的貢獻”。(經濟日報記者劉興)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