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娛評 > 正文

    馮鞏新片引發幸福大討論:生活有喜有淚便是幸福

    中新網重慶6月11日電 (陳茂霖)2018年春夏之交,闊別大銀幕十年之久的馮鞏帶著自導自演的作品《幸福馬上來》回來了,這對于喜歡馮鞏的人來說應該是一件幸福的事,而隨著電影上映后票房的持續走高,拍攝地山城重慶又在銀幕上火起來,一場關于幸福與快樂的討論也在觀影者和百姓間展開。

    “幸福是什么?”哪怕是像《幸福馬上來》這樣指向明確的電影也沒有給出標準答案,這部電影只是以重慶的馬善祥為代表的眾多基層人民調解員為原型,希望通過對他們生活工作狀態的藝術化加工,去創造馬尚來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向觀眾展現小人物的幸福生活。

    馮鞏講述拍攝中的故事。 陳茂霖 攝

    馮鞏講述拍攝中的故事。 陳茂霖 攝

    重慶“平民英雄”基層調解員集體亮相。 陳茂霖 攝

    重慶“平民英雄”基層調解員集體亮相。 陳茂霖 攝

    而馮鞏所擅長的,也恰恰就是這些:無論《別拿自己不當干部》中那個堅持處處以干部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劉喜,還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中老被發好人卡的劉好,亦或更早電影《沒事偷著樂》中那個貧嘴的張大民,馮鞏都用精湛的演技和樸實的表達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小人物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也為他自己圈粉無數。

    在這些故事中,每一個角色都似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怕生活坎坷,人生多舛,依然挺直脊梁堅硬地生活,小心翼翼守護著深埋心中的那一點溫暖,就像那個總是寒磣著一張笑臉的張大民告訴自己兒子:“好好活著,你就能碰到好多幸福。沒事,偷著樂吧。”

    很顯然,今年已經60歲的馮鞏是有想法的。在5月23日的媒體見面會中,馮鞏就說:“我想我拍個電影兒,讓后面的孩子看了感覺到‘哎!這個時代有一個平民超人,有一個百姓英雄!’”

    為實現這個目標,馮鞏在近花甲的年紀,把動作戲、飛車戲、跳樓戲挨個玩兒了遍,還在重慶最熱的天氣里,堅持跳了幾十天壩壩舞,并直言:“我當初就想超越自己,一個演員最大悲哀就是重復自己,我想超越,以前我是習慣于說話來塑造人物,今天是用行為,這符合電影的特點,是運動和追逐,我的夢想實現了。”

    于是,實現了自己英雄夢的馮鞏就在這個春夏之交大聲地吆喝著《幸福馬上來》,喜慶溫暖得就像他那句被人們熟悉了好多年的“我想死你們了。”

    文章的最后,筆者想起了一句喜歡的話,那就是“很多優秀喜劇都有一個悲傷的內核”,正如馮鞏一直在強調他盡力讓作品“有笑點也有淚點”。為什么會這樣?大抵是因為不論悲劇還是喜劇,優秀的作品都只能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其中冷暖,只有真正努力過、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接下來關于幸福的討論或許還會繼續,不論是在這個夏天或者下一個觸發點,但討論的結果似乎已經不太重要,就像一個努力工作的人可能會被老板訓、被客戶刁難,餓著肚子回家時又碰到雨天大堵車;但走到家門口時,他卻必須換上微笑才愿意走進去,然后把所有的不快關在門外,這或許就是馮鞏這些年最想表達的幸福,也是我們最真實的生活。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