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秦州第一街提升改造”
美化街景彰顯城市“顏值”
□記者 蔚軍平
從1984年的第一次大規模改造,到2000年對基礎和路面進行的平整處理和彩磚鋪設;從2002年的大規模改造和環境整治,到2018年提升改造工程的實施,秦州區民主路、建設路在歷史發展中留下了不同的時代印記,無論怎么變化,其宗旨就是讓“秦州第一街”日臻完美更好的服務于大眾。
改造提升方便市民出行
通過查閱資料、尋訪年長者以及采訪工程建設者,記者對秦州區民主路、建設路的歷史發展軌跡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在1984年第一次大規模改造前,路幅寬度只有9米,人行道最窄處只有1米,平均也就是2至5米。第一次拓寬改造后,路幅寬度擴大到現在的14米,并將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進行了分離。
2000年時,對民主路、建設路的基礎和路面進行了平整處理,并對人行道統一鋪設了彩磚。
2002年11月,隨著大規模的開挖施工,民主路、建設路的改造和環境整治工程進入實質階段,這也是建國以來第二次綜合改造。這次改造從凈化、綠化、美化、亮化、暢化五個方面入手,包括電力、桿線的改造,道路改造,綠化改造和建筑小品改造,點亮工程、廣告設置及沿街建筑物的整治。
改造中的民主路、建設路。
在這次改造中,民主路、建設路原有的14米寬的機動車道保持原有寬度不變,道牙石有所降低,非機動車道寬度設為4至5米,與人行道設置在同一平面上,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圖案進行功能區分。改造后的道路變為4車道,將改造前的單行道變為雙向行駛,有效緩解市區主干道交通擁堵,方便市民出行。
通過改造,原先架設在馬路上空的電線、通信電纜被敷設到地下的電纜溝道內。傳統的變壓器變成了新的廂式變壓器,提高了供電的安全性、可靠性,確保了市民用上“放心電”。自來水上水管道的擴容,解決了沿線高層建筑用水難的問題。而沿街建筑物環境整治,按照建筑物的色彩、體量和高度使之和諧統一。
2018年7月,隨著民主路、建設路提升改造工程的實施,“秦州第一街”又迎來新的一次改造,這次改造對破損路面的瀝青全部清除后重新進行了鋪油,道路維修總面積達到28700平方米。
施工人員正在施畫交通標線。
在“加”與“減”中適應發展
城市道路是構建優良人居環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礎,是城市社會經濟活動的紐帶。為了讓秦州第一街適應社會發展,滿足車輛和行人通行的需求,在增加右轉彎車道,拆除過時電話亭的“加”與“減”中,一次又一次不斷自我完善。
為了緩解城區交通壓力,作為城市交叉口渠化改造的一項重要內容,建設路至合作中路以及2014年投入使用的民主西路至青年南路兩個右轉彎車道,為有效解決繁華路段交通擁堵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細心的市民是否記得,在2002年的改造中,民主路、建設路兩邊安裝了許多公共設施,如電話亭、路燈、石燈陣、石樁、地燈、港灣式公交車站、花壇以及連接道路兩邊的黑色大理石通道等等,有的公共設施至今仍在沿用,有的因陳舊被更換,有的因失去了使用價值而被時代淘汰,有的則因屢遭黑手破壞不得不被拆除。
在這些公共設施中,不得不提“秦州第一街”的玉蘭燈。路燈作為公共設施,不僅擔負著照明的基本功能,也是展示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主路、建設路這次改造時,安裝的路燈在當時來說足以滿足“秦州第一街”整個設計理念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路燈使用多年后,因為線路老化,光照不足、故障率高等因素,已經難以適應日益繁華的城市發展需要。2012年,為了進一步完善城市照明設施,提升城市品位,彰顯秦州歷史文化底蘊和古民居特色,民主路、建設路原有路燈被拆除后更換為玉蘭燈,華燈初上,“玉蘭”花開“秦州第一街”,成為市區又一道亮麗的風景。
街道“變臉”你咋看?
秦州區市政設施管理處養護所常所長:
民主路、建設路道路龜裂、破損以及井圈下陷等問題,影響了路人和車輛的安全通行。作為市政管理部門,雖然時常對這些問題進行維修,但是這些“小手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與大家對“秦州第一街”高標準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次對民主路、建設路進行提升改造,是近年來較大規模的一次維修改造,相信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市政部門的維修工作將會減少,避免了因頻繁施工給交通帶來的擁堵。
秦州城區交警大隊法制宣傳中隊中隊長逯隊長:
此次改造,秦州第一街將重新施畫交通標線,種類有所增加,且更加醒目,還將增設出租車臨時停靠點、增加路口交通信號燈等。這些交通設施的完善,為改善“秦州第一街”交通秩序發揮重要的作用內容。與此同時,保持路面的潔凈,減少塵土飛揚,為交警路面執勤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