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幫片《愛爾蘭人》再曝新劇照
羅伯特·德尼羅,他的戲和人生
由羅伯特·德尼羅領銜主演的黑幫片《愛爾蘭人》日前放出劇照。這位年過七旬的奧斯卡影帝依舊生猛,在片中對不聽話的手下拳打腳踢。
如今的好萊塢新人輩出,江湖已經不再是那個江湖,但德尼羅這位大佬并未打算金盆洗手。除了《愛爾蘭人》,他還將聯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出演《秘密的遺留》,與影后梅麗爾·斯特里普合作《金屋藏嬌》,未來仍是片約不斷。
“世上最可悲的事情,莫過于浪費自己的才華”。德尼羅曾在自導自演的影片《布朗克斯的故事》中,借主角之口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顯然,羅伯特·德尼羅的才華被他盡情展現到電影中去。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好萊塢電影的黃金時期,德尼羅也把自己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出租車司機》、《憤怒的公牛》、《美國往事》和《教父2》等這些經典電影。
除了拍戲,他還經營餐飲酒店、創辦電影節……如此這般“不務正業”,可見這位影壇老炮仍舊精力旺盛。
方法派表演代言人
德尼羅為戲成魔
《美國往事》里執著的“面條”、《憤怒公牛》中兇悍的拉莫塔、《出租車司機》中迷茫的特拉維斯……多年來,羅伯特·德尼羅演繹了太多經典角色,用的就是著名的方法派表演。
方法派表演是蘇聯戲劇家史丹尼斯拉夫斯基所創立的寫實主義表演體系。“不要演角色,而是要成為角色”是其核心的宗旨,它要求演員保持同角色一樣的精神狀態,對角色的行為感同身受。
1970年,紐約大學導演系畢業的窮學生馬丁·斯科塞斯,正以極低的片酬尋找意大利裔青年出演自己的處女作《窮街陋巷》。
這時,擁有1/4意大利血統的羅伯特·德尼羅前來試鏡,馬丁見了這個其貌不揚的家伙說道:“你給我來一個精神崩潰的表演。”
“給我2天時間。”德尼羅扔下這一句后就跑了。2天后他果真以精神崩潰形象出現在馬丁面前,后者欣喜若狂,問:“你是怎么辦到的?”
德尼羅淡淡地說:“這不難,不用靠演,我就是連續2天沒吃沒喝沒睡覺。”
方法派表演在羅伯特·德尼羅的身體力行下,重新煥發光芒,此后他更是一路堅持。
為了演《教父2》,他遠涉重洋,到西西里島體驗生活;拍《憤怒的公牛》前,他4個月內增重60磅,并與片中角色原型拳王莫拉塔打上了千場比賽;而拍《美國往事》時,他想跟美國著名犯罪集團大佬梅耶·蘭斯基私下聊聊,被拒,再約,再被拒……
1973年到1984年的10年,是德尼羅的黃金時代,他的這些努力付出為他換來了一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一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以及數次影帝提名和無數的影迷。
辦電影節、搞商業
德尼羅多棲發展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年齡的增長,羅伯特·德尼羅慢慢地開始退居二線。更多的時候,他在劇組里打打零工、演演配角,甚至一度成了1年接演7部戲的串場高手;不僅如此,德尼羅還經營酒店、創辦電影節……
在不少影迷看來,德尼羅這些舉動簡直就是在“不務正業”。
“在90年代,沒有影迷愿意相信德尼羅會去出演《拜見岳父大人》這樣的輕喜劇;或者在一部動畫片(《鯊魚黑幫》)里,給一只臉上長痣的鯊魚配音;又或者接連出演了2部粗制濫造的驚悚片《狂迷》和《千鈞一刻》。”美國《綜藝》雜志曾如此評論道。
在好萊塢,甚至還流傳著一封痛斥德尼羅的電子郵件,據說是他前經紀人所寫的。信中指責德尼羅為了賺錢濫接片,演些瘋瘋癲癲的角色。
但是德尼羅卻是“越錯越快樂”, 他認為喜劇也是自己的“本行”,對演過的電影他從不后悔。
這位曾經的“法外之徒”,在歲月流逝中完成了自己人生角色的轉變,除了從黑幫片主角到喜劇片配角的轉變外,德尼羅還在商業領域取得了成功。
1994年,全球第一家NOBU餐廳在紐約開業,羅伯特·德尼羅就是創始人之一。其招牌菜“西京燒銀鱈魚”頗受好萊塢明星喜愛。如今NOBU在全球20多個城市設有分店,不少都享有米其林星級評價。
此外,德尼羅以創辦電影節的方式,來扶植小成本獨立電影的發展。他創辦的翠貝卡電影節就吸引了不少有才華的電影人,廖凡主演的《綠帽子》、李少紅導演的《生死劫》都曾在這里拿過大獎。
劉靈淵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