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化 > 西部文化 > 正文

    大明星高投入之路難行 中小體量網劇開始逆襲

    2018年已經注定成為電視劇“小年”,比起2017年由《我的前半生》《人民的名義》《歡樂頌2》《獵場》《那年花開月正圓》《軍師聯盟之大軍師司馬懿》集體呈現出的熒屏格局,今年截至暑期檔,尚只有《風箏》一部陳年舊作可勉強與其中之一等量齊觀。“大明星+大制作=現象級劇作”的業內準則忽然被打破了,任是白百何、楊冪、陳坤這樣影視通吃的大明星獻上顏值與流量,也不過掀起一時熱度,留下的還是一片清冷。

    中小體量網劇逆襲

    就在大明星+大制作都沒有出現現象級劇作的時候,不少小體量、零明星的黑馬劇集逆襲,在網絡流量和社會關注度上漸漸不輸網臺聯播電視劇,《東方華爾街》《北京女子圖鑒》《結愛》《忽而今夏》在播出期間都頻繁登上微博熱搜話題榜。更重要的是,網劇的軟肋——觀眾口碑也大幅提升超出期待,今年豆瓣排名前20的網絡自制劇評分都超過了6分,《假如沒有遇見你》《忽而今夏》《東方華爾街》更是拿到了8.1分和兩部7.9分的口碑高分。從前網劇或有爆款,但都是在電視劇無佳作奉上的低迷期,而今年,網劇形成的熱潮不斷,已經可以正面對壘同檔期的大熱劇集。暑期檔本以為是《扶搖》和新《流星花園》兩部大劇的戰場,孰料前有《鎮魂》分走《扶搖》關注,后有《延禧攻略》上線一周便成了爆款,迅速趕超了新《流星花園》的各項網播數據。

    自制網劇在與觀眾互動、準確收集反饋上有其天然優勢,一路摸著石頭過河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事實上,視頻網站起初也是按照電視劇的既有規則為網劇分級,協調宣傳資源,但結果表明,一些開播前分級較低、不被看好的個別網劇,雖然沒有得到播出平臺的力推,卻意外成了高關注度的超級劇集。以《鎮魂》為例,開播前是一個毫不引人關注的小體量劇,然而開播后卻迅速占領社交網絡,兩位男主角的粉絲無處不在,“鎮魂女孩”的隊伍愈發壯大。截至開播第三周,《鎮魂》長居微博熱門話題前三位。《鎮魂》出品方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馬筱楠接受采訪時表示,《鎮魂》的成功帶來了很大的行業啟示,那就是中小體量網劇可以通過研發、組盤以及營銷,變成超級劇集。

    大明星高投入之路難行

    反觀今年網絡自制劇市場,也正是這樣一批步步為營的中小體量劇,帶來了觀眾對網劇看法的整體改觀。雖然今年并沒有出現如《白夜追兇》那樣的現象級網劇,但觀眾會覺得好看的網劇多了,因為制作品質整體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馬筱楠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有一個神奇的現象讓大家稍微會覺得奇怪,就是所謂頭部劇的頭部效應消失了,所謂流量明星的流量效應消失了。曾經以為它會有頭部效應,或者有足夠強的流量,但最后并沒有拉出高流量。”在過往的行業觀念里,如果劇集不能躋身頭部,就會迅速淹沒在潮流中陪跑,也就是說,沒有大明星和高昂制作費加持的劇集,成功的幾率幾乎為零。而今年,許多新人主演的中小體量網絡自制劇反而成為明星的誕生沃土。像《鎮魂》《忽而今夏》,還有現在熱播的《延禧攻略》,都是由不知名的新人主演,同樣取得了意料之外的佳績。至于其中原因,馬筱楠分析說:“一來是因為現在所有的劇集突破圈層都會變得越來越難,二來是觀眾已經回歸到相對原始的創作邏輯,大家還是想看好故事、好演員,而不僅僅是明星。《鎮魂》至少在主演的選擇上,以及主演對角色的詮釋上,完成度是高于很多市場同類項目的,所以會一下突破而出。《鎮魂》的成功無疑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借鑒,那就是不要依賴所謂的大IP或者大明星資源,而是更加注重創作和創意本身,選擇合適的劇,講一個好的故事。”

    顯而易見,當電視劇行業被大明星與高昂制作費逼近窄路中行將盡頭之際,網絡自制劇不依靠明星效應,回歸劇作本身,繼而生產新星的這股新態勢一旦形成,必將改變電視劇制作業的整體格局。或許,大明星只手遮天的時代從此成為過去,電視劇制作方將不再陷入為明星片酬高昂而犧牲制作費的兩難抉擇中。(金力維)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工資 省份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