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北京 > 正文

    這個夏天,因為中國,非洲很多農村看上了電視……

    原標題:這個夏天,因為中國,非洲很多農村看上了電視……

    “聚在一起看電視了解外面世界,很快樂”

    這個夏天,在非洲的很多農村,人們第一次通過清晰的數字電視信號觀看了世界杯直播。在塞內加爾Peulh村村民Ndao的記憶中,“過去的非洲農村夜生活讓人寂寞,無法了解外面的世界,現在有了電視,村子里很多人都聚在一起看電視,很快樂。”

    圖為“萬村通”為塞內加爾Sangalkam村一戶村民家接通了衛星電視信號。四達時代供圖

    Peulh村的改變源于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提出的中非人文領域合作舉措之一。據負責實施該項目并承擔后續商業化運營和維護的中國四達時代集團介紹,“萬村通”項目受到非洲國家的普遍歡迎和支持,目前塞內加爾、幾內亞、盧旺達等6個國家已經完成了安裝調試,年底前將為25個非洲國家的10112個村莊接入衛星數字電視信號,并捐贈機頂盒。

    “幾年前,看電視在非洲很多地方還是一件奢侈的事”,四代時代集團副總裁郭子琪告訴記者,當時非洲很多國家連模擬電視都沒有實現,電視臺大多數只有一個頻道,節目重播率很高,老百姓家里電視擁有量很低,電視信號收費較高。中國公司來到非洲市場后,千萬戶非洲人家已能通過清晰的數字電視信號收看數十套全球電視節目。

    如今在非洲播出的影視劇語種越來越多、劇目越來越廣、題材越來越豐富,茶余飯后與家人圍坐看電視正成非洲人家的日常。“影視劇是非常大眾化的喜聞樂見的休閑形式,相信全世界大多數人都愛看影視劇,非洲民眾也不例外,郭子琪說,“影視劇已經成為非洲人民了解中國、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

    圖為烏干達卡里加村小學學生們正在觀看電影《功夫》。四達時代供圖

    “價值觀很多都是相通的”

    記者詢問一些非洲人喜歡追什么劇,回答五花八門:加蓬女孩周埃樂說,爸爸最愛功夫明星李小龍,媽媽愛墨西哥家庭肥皂劇;Marc說,年輕人追看古裝劇、都市劇;Peulh村的家庭主婦們說,喜歡跟著美食節目學做菜……不少非洲普通百姓還通過看電視萌生了“到中國去看看”的想法。

    圖為“萬村通”在肯尼亞對當地安裝維護人員進行培訓。四達時代供圖

    雖然中非相隔萬里,歷史文化、經濟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在他們看來,中國和非洲很多價值觀是相通的,比如重視親情、崇尚英雄、追尋愛情。

    郭子琪的辦公室里擺滿了來自非洲各地的民間手工藝品,沙畫、木雕、針織品……都是她在非洲地攤上“淘”來的。“非洲有絢麗的風景、豐富多彩的文化、獨特的生存智慧,有很多特別美好的東西”,郭子琪說,“我們在非洲深切感受到,合作應該是雙向的,了解應該是相互的。”

    圖為中國影視大篷車走進剛果(布)。四達時代供圖

    “培養了專業人才,還幫我們傳承了民族語言”

    郭子琪回憶說,2008年公司進入非洲市場時開設了一個中國影視劇頻道,初衷是想給在非生活的華人帶去“家的感覺”,沒想到不斷有非洲同事反饋說,這些電視劇太好看了,可惜聽不懂。為了呼應非洲觀眾的需求,公司2011年成立譯制中心,翻譯英語和法語字幕,2013年開始上線英語、法語配音。2015年斯瓦西里語、豪薩語影視劇頻道上線。

    為了尋找更多非洲小語種配音演員,2016年起,中方開始在非洲舉辦配音大賽,沒想到又迅速火爆。首屆配音大賽有幾千人報名參加,最小的16歲、最大的71歲,來自各行各業,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大型選秀。

    一位坦桑尼亞官員曾在配音大賽頒獎禮上感謝中國舉辦配音大賽,“不僅幫我們培養了人才,還幫我們傳承了民族語言。”

    圖為尼日利亞Suswa村Kursai一家人正在收看功夫頻道。四達時代供圖

    “相互了解,才會發自內心信任和歡迎彼此”

    科特迪瓦小伙子Marc通過配音大賽贏得了來北京工作的機會。他告訴記者,這是他人生中的“大事”。來到北京后,Marc發現公司里有很多非洲同事,他也和中國同事們很快成了朋友。Marc很珍惜感受北京、了解中國的機會,也很開心能把非洲、把自己的家鄉介紹給他們。

    “我們公司給不同國家的外國人提供了工作機會和實現夢想的平臺“,Marc希望未來非洲和中國“可以有更多這樣的合作”。

    圖為坦桑尼亞的播控中心,本地員工正在工作。四達時代供圖

    作為中非文化事業的親歷者,郭子琪有更深的感受,“通常外來文化進入時都是很敏感的,本地人心里有個問號。只有雙贏、互惠、交流、互通,成為一個整體,對方看到這件事不僅對中國和中國企業有好處,更對自身發展有好處,才會發自內心的歡迎你”,她說,“非洲歡迎中國走進非洲,同時希望中國人也能了解非洲。我們應該在雙向交往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