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綏(紅衣服)為無償獻血者服務。大連晚報圖
原標題:大連市民22年無償獻血85次獻血總量5萬余毫升
連續無償獻血22年,累計獻血總量達5萬余毫升……3日,當謝綏的事跡在一場有相同過往經歷的市民舉行的報告會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據了解,從2015年最后一次獻血后,謝綏依然活躍在無償獻血的隊伍中,只不過,他的精力重點放在了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中,希望影響更多的人,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
22年獻血總量達5萬余毫升
如今的每周二,都是謝綏到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服務的日子,每到這一天,謝綏就會早早地從家出發,趕到服務點幫忙。謝綏說,如今,他最后悔的就是年輕時血獻得太少。年輕時如果早一點成為固定獻血者,可能會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謝綏今年已經68歲了,看上去卻像50多歲的人,從1987年開始,謝綏就參加馬拉松比賽,至今還從未間斷過。謝綏說,有很多人對獻血有誤解,從他的過往經歷證明,獻血不僅對人體無害,反而讓他更健康。謝綏第一次獻血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從1993年開始至2015年,謝綏成為了一名固定獻血者,22年間,他共獻血85次,累計獻血總量達5萬余毫升。謝綏說,多年來,他非常珍惜每一次獻血的機會,為此,他努力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爭取每次都達到合格標準。2005年和2006年,他兩次榮獲大連市“獻血”之星的光榮稱號。從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謝綏對獻血的意義感慨越來越深。“滿足臨床用血需求,光靠一個人獻血是不行的。”謝綏說,一個人獻血十次,不如十個人獻血一次。大連目前有3萬多名固定獻血者,這一數字對于690萬城鄉人口來說,實在太少了。為此,多年來,在謝綏的參與和主導下,大連市的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他們從城市到農村,從工廠到學校,他們用樸實的語言,去感染每一位市民。當大連連續十屆20年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時,這其中,有這支志愿者隊伍的貢獻,也包括謝綏。
兒子接過父親接力棒成為固定獻血者
讓人欣喜的是,在謝綏最后一次獻血后,謝綏的兒子也接過了父親的愛心接力棒,成為了我市一名固定獻血者。謝綏說,兒子受他的影響能加入無償獻血隊伍,他很開心。為了能影響更多的人,在市血液中心以他為主還創辦了一張《志愿者與獻血》報紙,堅持每月出版一期。不僅如此,謝綏還以自己無償獻血的經歷和體會,撰寫了一部名為《熱血春秋》的獻血自傳。“為無償獻血事業貢獻我的一點力量,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受益。”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10年,謝綏和老伴就做出了捐獻遺體的決定,2015年,謝綏的老伴因病去世,兩天后,遺體被捐獻給了大連醫科大學。謝綏說,人離開了,還能為活著的人做些貢獻,那更應該義無反顧地去做。
責編:鳳凰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