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巨變”系列報道之十一:秦安篇·馮溝村
金果飄香迎豐收
□記者 孫燕蕓
眼下正是蘋果上市的時節,藍天白云下,秦安縣蓮花鎮馮溝村果園里紅彤彤的蘋果,紅得飄香;忙碌的身影,笑聲不斷,一派歡樂的勞動場面,喜悅掛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回想起40年前的生活,馮溝村村支書馮根穩深有感觸:“以前村里主要種的小麥、洋芋、玉米,汗流了,苦受了,一年到頭也只能解決個溫飽。那時候,農民哪敢想象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日子啊!”
如今的馮溝村有4375畝蘋果園,農民人均純收入6500元,年產值達1億多元,是全縣有名的億元村、遠近聞名的致富明星村和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現在的馮溝村基礎設施完善,群眾坐在家里用手機一點,便能盡曉世間動態、品嘗各地風味,日子過得美滋滋的。馮溝村的變化,其實就是改革開放40年來秦安縣廣大農村變化的一個縮影。
本世紀初,馮溝村還是一個貧困村,村內房屋破舊,道路不暢。改革開放后,看著外面日新月異的世界,馮溝村人不再滿足于解決溫飽的現狀。他們不僅要吃飽、穿好,而且要致富,要過上與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面對貧困落后的現狀,馮溝村群眾搶抓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依托全村果品種植的傳統優勢,向周邊地區學習先進的蘋果種植技術,購置優良品種苗木,發展蘋果種植。同時,在蘋果生產規模上下功夫,著力培育龍頭企業,樹立品牌意識。經過多年努力,村子發生了巨變,馮溝村成為蓮花鎮優質紅富士及早熟蘋果的主產地,每年秋季來該村收購蘋果的客商絡繹不絕。
馮根穩告訴記者,為促進農民增收,村上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確定了以林果產業為支柱、其他產業為補充的發展思路,已動員群眾自籌資金興建果窖1170座。在發展壯大果品經紀人隊伍的基礎上,還成立了果農協會,按照“支部+協會+農戶+公司”的模式創建了宏義果品有限公司,擁有容量1000噸的果品保鮮氣調庫一座,年收蘋果2000噸,產值2400萬元,利潤180萬元。公司還先后注冊了大地灣桃、大地灣梨、大地灣紅富士、大地灣新紅星、大地灣金冠等5個大地灣綠色系列品牌,提高了果品知名度。如今林果業已成為村民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大片的果園真正成了群眾的“綠色銀行”。
近年來,馮溝村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效益為中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突出村域特色,擴大和優化種植規模,發揮黨建引領示范帶動,以蘋果產業優勢為引領,大力促進村民生產增收。2013年,馮溝村黨支部組織30名黨員致富能手、果樹種植大戶、技術能人、經紀人成立了馮溝村果品專業合作社,具體負責技術傳播、農資供應、產品銷售等工作,為群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通過走“支部+協會+農戶+公司”的產業發展模式,馮溝村已形成了就地收購、就地貯藏、就地銷售的產銷一條龍體系。
在以馮溝村為中心的輻射帶動下,蓮花鎮川道區的蘋果種植規模逐漸擴大。近年來,鎮上以更新老果園為抓手,通過修建道路、加強滴水灌溉設施、興建果窖、果庫等方式改善林果產業基礎設施,同時依托項目支撐在山區零星種植的基礎上又新建蘋果基地4處,目前蘋果種植總面積達4375畝,并通過聘請專家顧問進行科技培訓、提供市場信息、引導成立協會、發展龍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如今已形成了以川區村莊為中心并逐步向山區延伸的蘋果專業化生產格局。
改革開放40年,是秦安蘋果飛速發展的時期,更是馮溝村果農從溫飽向富裕跨越的時期。如今的馮溝村蘋果飄香,車水馬龍,處處都是一派豐收景象。“我們的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馮根穩信心滿滿地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