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愛心卡和筆,見人便不停地比劃比劃,時而點點愛心卡,時而用拇指做著“謝謝”的動作,相信許多市民都碰到過“聾啞人”索要善款行為。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他們在書店看書、酒樓吃飯、公交車站等車時,碰到過一些“聾啞人”索要愛心捐款,不知是真是假,不過還是有不少人掏了錢。
“前兩天,我在民主路一家書店看書時,來了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他比劃著自己是‘聾啞人’,手持一張‘給殘疾人愛心捐款’的本子,上面簽了好多人的名字,還有一欄記錄了捐款金額,金額5元到50元不等,我當時就捐了20元,等他向其他看書的市民索要捐款時,被工作人員趕走了,我這才反映過來自己可能被騙了。”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
無獨有偶,10月25日下午2時許,記者在秦州區醫院附近等公交車時,一名20多歲的“聾啞”女子向等候公交車的市民募捐,市民都躲閃著沒人捐款。
“盡是騙人的,有手有腳的年輕人不好好靠自己的勞動掙錢,靠這種手段騙錢真是可憐。”一位70多歲的老人念叨道。
“前幾天我在菜市場碰到過這種‘聾啞人’募捐,我還捐了10塊錢,今天怎么又是募捐的……”市民周女士告訴記者。她說,前幾天,她去花鳥市場買菜時碰上一個年輕人,說話說不出,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她明白原來是聾啞人。“因為想著對方可能需要幫助,我就停了下來,這個‘聾啞人’拿出一張紙,我看了那張紙,才知道他在要錢,我見挺可憐的,就給了10元錢,今天怎么又碰到了一個。”周女士說。
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前幾天在醫院給孩子排隊看病的時候遇見一位男子,拿著一張“給殘疾人愛心捐款”的紙,男子走到每個人面前都將牌子示意給人看,有幾個等候看病的市民都“捐了款”,她雖然有些懷疑,但還是給他“捐”了10元錢。
隨后,記者就此采訪了市殘聯,一位何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市殘聯從未組織過聾啞人上街募捐的活動。“對于‘聾啞人’募捐的行為,市民獻愛心是好事,但要警惕打著‘愛心’‘慈善’幌子行騙的行為。”該工作人員說。
記者又采訪了我市警方,警方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關于“聾啞人”行騙的舉報,但關于“聾啞人”在日常生活中索要捐款、強行行乞等情況在全國多地都有發生。“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困難群體,需要社會廣大愛心人士的幫助,但獻愛心也要擦亮眼睛,謹防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愛心的幌子、冒充殘疾人行騙。如果發現有人佯裝聾啞人、強行乞討或強買強賣等行為,可及時向派出所舉報。”該民警提醒道。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