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化 > 傳統文化 > 正文

    中國藝術家進博會上用藝術講述中華故事

    原標題:(首屆進博會)中國藝術家進博會上用藝術講述中華故事

    中新社上海11月10日電題:中國藝術家進博會上用藝術講述中華故事

    中新社記者 陳靜

    正在舉行的首屆進博會吸引全球關注,成為觀看世界的“萬花筒”。中國優秀的藝術家們也以匯聚了其造詣、智慧、創意和匠心的杰作,在進博會主會場,用藝術語言伴隨四方政要和友人,為他們講述中華故事,傳遞古今大道和當代意象。

    在進博會主會場藝術總監和多位藝術家們的引導下,記者走進中國國家領導人與外國政要交流對話的西廳(進博會主會場),親身領略其中源遠流長的藝術文脈、祥和而銳意的文化氣息,感受著“主動開放”的當代藝術展陳。

    氣勢磅礴、精美絕倫的大幅東陽木雕屏風《錦繡中華》。陳靜攝

    步入西廳,迎面便是大幅東陽木雕屏風《錦繡中華》,中華大地巍巍崇山、逶迤延綿的長城蒼茫雄渾,近處蒼松、映山紅、梅花等秀木繁花與之相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木雕博物館館長陸光正告訴中新社記者,他帶領百人技師團隊,耗時三個月完成了這幅長1.3米,寬0.47米的木雕屏風。這座巨大的單幅木雕屏風以淡雅的椴木為背景,古樸的柚木是主體,金絲柚木穿插裝飾,多種雕刻技法和拼裝工藝科學并用。陸光正說,這座屏風不會因溫度和濕度變化而開裂變形,可以長久保存。

    《錦繡中華》背后,是巨幅蘇繡《玉蘭飄香》。湛藍的背景上,一朵朵純潔的玉蘭逼真獨特,姿態嬌美。這幅蘇繡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傳承人姚建萍帶領200余人的團隊,100天內搶制完成。作品累計繡制約35.6萬工時,總共1.2億針。姚建萍對記者說,500朵玉蘭花,每一朵都用了白、黃、綠、紅四套色系;每一朵花都用了72種色彩的絲線。

    據主會場藝術總監童雁汝南介紹,以蘇繡之柔美,映襯長城木雕之雄渾,江南文化、中國傳統精神中剛柔并濟、和諧統一的風采展露無遺。

    飽含江南文化底蘊的中國畫《春風又綠江南岸》。陳靜攝

    迎客大廳里,飽含江南文化底蘊的中國畫《春風又綠江南岸》映入眼簾。在這幅由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琪主創、藝術家車鵬飛、江宏、汪家芳參與繪制的國畫前,人們仿佛從高處俯瞰,至誠至美的東方情調,溫潤雋永。

    主會場中方領導人動線上,吳為山的雕塑《孔子問道》、肖谷的油畫《青山瑞華》、楊冬百的琉璃《山中人》、周榕清的漆畫《春和景明》以及景泰藍壁畫《三山五園》等作品中,藝術家們各自對傳統思想文化進行了獨具匠心的現代解讀和國際化表達。從傳統到創新,從抽象到具象,從天地到國家,融會貫通,照應當代。童雁汝南說,這條動線生動呈現了中國視野與格局。

    “進口”為主題的進博會折射出中國智慧。

    當代藝術——紙雕《太湖石》拉開可達十多米。陳靜攝

    外方領導人動線中,藝術語言更加國際化,作品創作手法注重當代化。海內外華人藝術家創作的百余件藝術品在主會場陳列。紙雕《太湖石》拉開可達十多米;由木和不銹鋼螺絲制成的雕塑《松》遒勁骨干;水墨意象的上海城市風景作品《黃浦江畔》《百年上海》等以傳統繪畫材料與世界交融……童雁汝南表示,中華文化博大深邃,而藝術無國界,用當代藝術方式詮釋中國文化,更易與外國友人碰撞共鳴。

    在藝術設計中,童雁汝南還大膽讓中西文化同場“競艷”。中外共享區域等是中外貴賓雙方交流對話之所。代表中國傳統、凸顯東方文化的巨幅工筆畫《錦繡春光》與7幅當代性和西方特色濃郁的抽象畫作同現。

    童雁汝南說,不同文化之間對話可以交流相通,不同國家的價值觀能夠共存,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支撐。(完)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中華 文明
    責任編輯:胡晶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