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文化助力精準脫貧
天水首個楹聯村掛聯儀式在秦州區田家山隆重舉行
天之水網訊:2018年12月12日,天水市首個楹聯村掛聯儀式在秦州區皂郊鎮田家山隆重舉行。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蒲朝暉、市政協副主席屈光平出席活動,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瑞峰,市社會組織黨工委書記郭治寧,秦州區領導曹亞玲、崔麗霞、胡秀玉,市博物館副館長、市楹聯學會會長劉玉璞等參加儀式,秦州區文廣局、區文聯、皂郊鎮負責人,市楹聯學會會員代表,新聞記者,田家山村民等近100多人參加活動。
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蒲朝輝,市政協副主席屈光平給代表授聯。
掛聯儀式上,天水市領導蒲朝暉、屈光平等為村民代表授聯,并親自上門為農戶懸掛楹聯;皂郊鎮負責人介紹了田家山村基本情況;秦州區文廣局負責人介紹了全區楹聯村建設情況。
秦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曹亞玲,向冒著嚴寒參加活動的各位領導和積極支持秦州文化發展的市楹聯學會等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她說,詩詞楹聯是中華文化的特殊記憶,是華夏文明當之無愧的瑰寶。近年來,天水市楹聯學會借著黨的十九大東風,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楹聯佳作。用楹聯這種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家喻戶曉的特殊形式傳承和傳播中華文明,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到群眾的喜愛,這是楹聯文化助力精準脫貧接地氣的表現。
秦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曹亞玲講話
當前,要認真學習黨中央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要求,認清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新問題,掌握脫貧政策的精神實質,做到從注重全面幫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貧困縣區攻堅轉變,從注重減貧進度向更加注重脫貧質量轉變,從注重精準幫扶向更加注重精準穩定脫貧轉變,從注重外部幫扶向更加注重激發內生動力轉變,從開發式扶貧為主向開發式與保障性扶貧并重轉變。
秦州區文廣局長秦毅敏介紹全區楹聯村建設情況
這次秦州區楹聯文化村建設是秦州區和天水市楹聯學會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之一,用楹聯這種優秀傳統文化助力脫貧攻堅,豐富了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內涵,在文化扶貧領域帶了個好頭,值得大家學習。希望天水市楹聯學會,今后繼續關心秦州區楹聯文化建設,全面做好楹聯村、楹聯社區、楹聯企業創建活動,不斷推動秦州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天水市博物館副館長、市楹聯學會會長劉玉璞介紹田家山楹聯創作制作情況
劉玉璞代表市楹聯學會感謝市、區領導對楹聯村建設的關心關愛,介紹了楹聯村建設開展情況。他說,去年6月,天水市楹聯學會承建的全市第一個“楹聯文化村”在秦州區皂郊鎮田家山村啟動后,我們開展了送楹聯書法中堂、對聯進農村活動。今年,市楹聯學會以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為抓手,以楹聯村建設為載體,積極組織學會黨員、骨干,多次深入田家山進行創作采風、與村民面對面調研楹聯文化需要,創作了近百幅楹聯作品,這些作品謳歌了新時代,深刻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田家山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展示了農民的幸福生活。
天水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瑞峰、市社會組織黨工委書記郭治寧給代表授聯。
學會黨支部與田家山村黨支部結對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文化扶貧活動,根據田家山村精準脫貧情況、新農村建設情況、黨建情況,精選35幅楹聯作品請書法家進行了書寫,在秦州區文廣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木刻制作。這是天水楹聯學會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天水楹聯文化發展的新創舉。今天的掛聯儀式,標志著田家山楹聯村建設任務的圓滿完成,對示范和帶動天水楹聯村、楹聯社區、楹聯機關甚至楹聯縣區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天水市博物館副館長、市楹聯學會會長劉玉璞等給代表授聯
為了更好的保護好木刻楹聯,凡是掛聯的農戶都與鄉皂郊鄉政府簽訂了《楹聯保護承諾書》,以方便這一文化成果長遠流傳。
市、區領導到群眾代表家中現場掛聯
田家山村是秦州區皂郊鎮貧困村之一,現有村民190戶842人,主要農產品有菠蘿、生菜、小芋頭、酸莓、四季豆、黃豆、西葫蘆、大樹菠蘿、桃子等,村內辦有“家山村網站”田家山村廣播站等文化設施,村民對楹聯文化關愛有加。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