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拿大外長防長趕赴華盛頓 求援?還是抱怨?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加拿大外長弗里蘭和防長薩詹14日趕赴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及防長馬蒂斯會談。此次美加雙部長會談,恰逢中國與加拿大關系突然陷入緊張的敏感時刻,加拿大本月1日聽命美國無端拘押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引發中國上下的憤怒與強烈譴責。過去幾天,中方先后證實兩名加拿大人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活動被依法審查,一些加拿大人猜測中方在展開“報復”。與中國的外交沖突使特魯多政府壓力日增,反對黨敦促他主動與中國領導人通電話,救出兩名被拘人員,加拿大商界尤其是農業部門更是高喊“擔憂”,因為從芥花油到軟木,加國農產品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賣給中國。
在國際媒體上,加拿大的“外交孤獨”大量流傳,多家媒體回顧今年8月沙特與加拿大的外交戰,加拿大當時落得灰頭土臉,美國則拒絕馳援。這一次,加拿大能從美國那里得到什么承諾嗎?國際觀察家大都不樂觀,更為諷刺的是,加拿大這一次掉進的“坑”,某種意義上正是美國給它挖的。
按加拿大《環球郵報》的說法,加拿大與美國的此次高官會并非是孟晚舟被拘押或兩個加拿大人在中國被拘之后臨時安排的,原定議程是也門內戰、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侵略”等全球沖突議題,但現在,兩名消息人士稱,會議將聚焦于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后中國拘留兩名加拿大人的議題。他們稱,尚不確定弗里蘭是否就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可能利用孟晚舟案作為美中貿易戰籌碼提出關切,一名消息人士稱,這有賴于會議的基調。
加拿大電視新聞網13日報道稱,兩名加拿大人在華被拘使特魯多政府面臨的壓力增加,一名加拿大官員對記者稱,扣留華為高管孟晚舟后,由于抗議和反加情緒,加拿大已經請中國對其駐華使館提供額外的安全保護,并建議其駐華機構人員未雨綢繆。報道還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路透社表示,“如果認為對美國國家安全和達成最大的貿易協議有利,肯定會干預”孟晚舟案,這表明孟晚舟可能是一名政治人質,使加拿大的處境更為窘迫。
當地時間13日,加拿大反對黨領袖希爾敦促特魯多致電中國領導人,謀求釋放兩名加拿大人。希爾聲稱,這一事件必須在領導人層級上處理。此前一天,弗里蘭稱,她向中國駐加大使盧沙野提及加前外交官康明凱被拘一事,而加拿大駐華大使麥家廉也向中國外交部提及此事。希爾還公開抨擊特魯多的對華政策“幼稚”,聲稱對加拿大人在華被拘“無法接受”。弗里蘭的辦公室回擊稱,希爾在“玩弄政治”。
更多的人是真擔憂。加拿大《金融郵報》13日驚呼:“我們與中國的貿易量比你想象得要大,出口商正在擔憂。”該報稱,孟晚舟事件發生后,加拿大一些出口商擔心如果中國決定報復,他們可能被放在瞄準鏡上,從芥花油到軟木,中國是加拿大農產品最大的買家之一,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加拿大銀行業、保險業和奢侈品行業日漸重要的市場。中國已警告說,加拿大可能面臨“嚴重后果”。報道引述加拿大專家的話稱,“農業團體中的每一個人都在擔心中國的報復可能涉及芥花油”。去年加拿大向中國出口了218億加元的商品,其中一半以上是農產品或自然資源。加拿大谷物行業組織主席達爾表示:“我們密切關注著局勢進展。政治環境難以預測,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加拿大政府或任何主要行業尚未看到加拿大出口將成為中國報復目標的跡象,僅僅是這類舉動的預期也讓加拿大惴惴不安”,《紐約時報》舉例稱,對加拿大的7000養豬戶而言,中國一直是一個格外寶貴的市場,像豬蹄這樣在加拿大幾乎毫無用處的東西,在中國卻有很高的需求,而且還在增長。報道稱,特魯多在和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方面本已經十分艱難,在可預見的未來,此事的希望很渺茫。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和亞洲研究教授王慧玲(Lynette Ong)稱,該事件嚴重損害了中國對加拿大的好感,讓加拿大陷入尷尬境地,“在這次沖突里,加拿大首當其沖,受到最大的影響,而我們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美國、日本特約記者 陶短房 蕭達 李珍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崔杰通 汪析 柳直】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