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周刊訊(記者 董小飛)經過近一年的實地考察、大量訪問及查閱歷史資料,天水市麥積區秦劇團首部愛國題材大型歷史劇《吳砦抗金》(暫定名)被編劇李海周先生于近日創作完成并通過吳砦父老、吳砦文保組、吳砦英烈后人等的審閱并通過。
2017年12月10日,由吳砦古城文化聯誼會核心成員提議,麥積區秦劇團積極謀劃并參與的大型秦腔劇本《吳砦抗金》(暫定名)創作座談會在麥積區三岔鎮政府成功舉行,來自吳砦在外工作人員、當地文化名人和麥積區秦劇團編劇和導演等參加了座談。座談會上,麥積區秦劇團、東柯谷文化藝術團編劇李海周先生被邀請進行秦腔劇本《吳砦抗金》創作。
會后,李海周先生考察了吳砦古城,秦嶺溝石壁砦古戰場遺址,徽縣吳山、仙人關、伏鎮酒廠博物館等地,查閱了《甘肅通史》、《天水通史》、吳砦閆氏家譜,訪問吳砦城抗金民間傳說繼承人王孝弟老人,參照汪成保先生提供的相關史料,經過近一年的艱苦創作,大型秦腔史劇《吳砦抗金》劇本于2018年11月順利完成。
李海周,1960年3月出生于麥積區麥積鎮陳山村,大專文化程度,自2010年開始開展劇本創作,先后完成了幾部劇本創作,2012年4月被東柯谷文化藝術團聘為編劇,2015年5月被麥積區秦劇團聘為編劇。
吳砦古城位于甘陜交界、渭河南岸,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所在地,占地120余畝,為北窄南寬的不規則梯形。它背靠野鶴山,東傍秦嶺河,西北臨渭水,為南宋抗金名將吳璘所筑,距今已有860余年,曾是陜甘渭河峽谷之間的咽喉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懸崖上的抗金古城”。吳砦是宋朝時從陜西通往四川的要塞,金國因在東部戰場遇到岳飛、韓世忠等抵抗無法南下,便想從吳砦進四川,然后進攻杭州。沒想到途中遇抗金英雄吳璘。吳璘、吳玠為靜寧人,以良家子從軍,擊西夏,討方臘。自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31年),吳玠、吳璘于寶雞、鳳翔、富平一帶抗擊金人,不時取得勝利,并收復隴右失地。為保衛南宋政權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曾任陜西諸路都統制、鎮西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等職。吳璘為防金國毀約,選擇此渭河南岸高地筑城安營扎寨,因此得名吳砦。砦即寨意,為宋朝時地名常用字。吳砦建城距今已800多年了。筑城后,吳璘軍隊常在東西河灘操練兵馬,故當地群眾一直把這一帶河灘叫東、西校場。公元1168年,吳璘逝于漢中,吳砦守衛將士為祭祀之便,在秦嶺南坡松樹溝口建立衣冠冢,立“吳將軍之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