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假如今年開始降息,你的資產會受到怎樣影響?

    剛剛告別了令人失望的2018年之后,2019年的開門數據又給人當頭一棒。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僅為49.4%,跌破了50%的榮枯線。制造業PMI是制造業的景氣指數,高于50%意味著擴張,低于50%意味著衰退。我國的制造業PMI指數上一次跌破50%的榮枯線,還要追溯到2016年7月。

    圖| 攝圖網

    去年年底公布的工業企業利潤,也和PMI指數的萎縮形成印證。同樣是統計局的數據,去年11月份,我國的工業企業利潤下降了1.8%。這也是最近3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PMI指數和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都是我國宏觀經濟最核心的先行指標,是判斷未來經濟走勢的重要依據。兩大核心指標加速惡化,預示著2019年的經濟極不樂觀。

    從宏觀調控的角度來看,如果經濟下滑超出預期,意味著現有的調控手段必須升級,降息作為最有力量的刺激方式,在2019年將有可能浮出水面。

    圖| 攝圖網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如果僅僅是增速放緩其實并非大問題,真正的考驗還在于失業壓力,最近一段時間,各行各業的裁員新聞已是不絕于耳。我國城鎮就業的80%都是由民營企業來提供,民營企業遭遇生存困境,就業問題自然抬頭。很多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都已經高過利潤率,嚴重擠壓了生存空間,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降息為實體經濟減負的必要性也在上升。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降息還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主要原因在于美元制約了人民幣的降息空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于加息一直態度強硬,認為美國利率水平離中性利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美聯儲將逐步加息超過中性水平。在美元持續加息的背景下,如果人民幣反而降息,這將對我國的資本外流以及人民幣貶值帶來災難性沖擊。

    但是美聯儲對于加息的強硬態度惹惱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特朗普公開表示美聯儲已經瘋了,“每次我們做出點成績,他就加息”。盡管理論上美聯儲不必看總統的臉色行事,但在持續炮轟之下,即使是獨立的美聯儲也不得不認慫,態度出現明顯軟化。在去年11月底的一次講話中,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聯儲的基準利率已經達到了接近于中性利率的水平。這和他曾經的強硬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圖| 攝圖網

    在去年12月底完成年內最后一次加息后,美聯儲曾經的鷹派立場正式轉為鴿派,認為美國經濟增速或許已經見頂,2019年的加息次數的預期從此前的3次下降為2次。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的加息已經進入尾聲。美國一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為,美國經濟放緩的速度超出預期,美聯儲不僅應該提前結束加息,甚至應該考慮降息的可能性。

    美聯儲如果減少加息次數,甚至提前結束加息,對于中國而言,意味著制約人民幣降息的最大因素已經消失。如果今年中國經濟惡化超出預期,降息在技術上和必要性上都具備了可能性。一度被視為不可能的降息,在2019年不再遙不可及。

    圖| 攝圖網

    如果降息真的到來,對于我們的資產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最直接的影響是,我們對抗通脹的能力又下降了,或者換而言之,我們的資產將會縮水了。因為加息是對抗通脹,反過來,降息就相當于縱容通脹。

    目前我國的存款利率已經是歷史最低水平,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1.5%,而CPI指數超過2%,意味著如果只是將資金存于銀行,已經處于資產縮水狀態。為了跑贏通脹,很多人都購買各種理財產品,如果利率下降,所有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會隨之下降。目前市場上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已經很低,很多只有3%左右。如果出現降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會繼續下滑,低于3%之后,理財產品基本上就淪為雞肋。

    圖| 攝圖網

    在經濟低迷時期,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而出臺的各種手段,很多都容易誘發通脹,從很多其他國家的歷史表現來看,經濟低迷和通脹共存,也就是滯漲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對普通民眾而言,滯漲意味著收入減少,資產縮水,而如果疊加降息,意味著資產縮水加速。

    正是因為降息相當于民眾資產縮水,因此作為刺激政策選項,各國政府一般都謹慎使用。對于當前中國經濟而言,如果不得已而使用降息,更大的可能是采用非對稱降息,也就是只降貸款利率,而存款利率保持不變。這樣既可以起到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又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民眾資產縮水。

    但從更長期來看,如果中國真的進入降息通道,將來的降息就不止一次,非對稱加息這種操作不可能長期持續,因為這將壓縮銀行的利潤空間。所以,一旦進入降息通道,頂多第一次采用非對稱降息,隨后第二次、第三次降息還是會采用對稱降息,也就是存款貸利率同時下降,民眾資產縮水的大趨勢還是難以避免。

    圖| 攝圖網

    從投資理財的角度來看,如果想要規避未來的降息風險,最安全穩妥的是購買中長期國債。去年10月份財政部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3年期和5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別是4%和4.27%,不僅明顯高于當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收益,更重要的是鎖定了未來3-5年的降息風險,未來3-5年內,中國加息絕無可能,目前的國債利率,基本上就是未來幾年的最高利率水平。在很多人眼里,可能不屑于國債這種產品,認為購買國債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向保守穩健的老人學習,你才可能活得更久,在寒冬季節,活得久比活得好更加重要。

    當然,降息也并不全然意味著壞消息。對于房奴而言,降息就意味著好消息,因為貸款利率降低,每個月的房貸支出會相應減少。降息還會刺激部分剛需購房的需求,尤其在當前很多城市房價下降的背景下,如果疊加降息,估計會吸引部分觀望的剛需人群入市。對于開發商而言也意味著好消息,降息意味著負債成本降低,開發商們不用過于著急通過樓盤降價來回籠資金,而剛需集中入市,也會提振開發商的底氣和信心。如果降息到來,樓市的短期平衡將會發生微妙變化。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上傳并發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