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幸福天水 > 正文

    【現場·體驗】寒冬里的天水有軌電車建設者

    “現場·體驗”系列報道:

    寒冬里的有軌電車建設者

      □實習生 縣智博

    在天水有軌電車的建設中,每一個崗位的建設者都值得被稱贊。他們終日辛勤工作,與冬日凌寒為伴,與星辰寒露為友,用天水力量構建天水軌道交通發展骨架。自從開始動工之日,他們就開始了交接班,很多崗位全天候全年度無休,通過倒班制度一直運作,就連除夕,也會有無數的建設者在崗位上奮斗。

    1月7日10時許,小寒過后天氣變得更加寒冷。我乘坐公交車來到了有軌電車五里鋪橋頭建設的施工地點。此時的太陽生出些許暖意,可是在沒有任何遮蔽的建設工地,正值風口,風吹得格外大,從車上下來的一瞬間,溫暖悉數離去,手腳在狂風中頓時凍得冰涼,我拿出采訪本和相機,開始了對有軌電車建設者的采訪。沿著有軌電車路線開始沿線采訪,跟隨著建設者開始了一天的體驗。

      “基礎工作也很重要”

    我首先遇到的是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員,他說他是附近秦州區閆家河灣村的一名村民,每天需要工作十個小時左右。從早上七點還有霜凍的時候就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六點多天已經蒙蒙黑才結束工作。他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把路當中大塊的石頭清理到路邊,然后將推土機壓出來的車輪印用土填平。看似一份不起眼甚至很簡單的工作,可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是相當辛苦。冬天的石頭冰涼又濕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脫手砸到自己。他穿著厚厚的棉襖,帶著捂耳朵的帽子,裸露在外的臉被凍得通紅,即使帶了手套,也擋不住冬天的嚴寒。

    “長時間在室外工作全身肌肉都凍麻木了,回家后要好一陣才能感覺能暖和點。辛苦是肯定的。我的工作雖然簡單,可這些簡單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很重要,就像是蓋房子要先把地推平,把障礙都清除之后才能開始一樣,電車建設的基礎工作也必須做得細致和充分,才能保證在后期建設中無憂。”王師傅說。

      “無特殊情況就是最大的安全”

    當我問到“在工作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很多人給出的答案都是“沒什么太大的困難,每個人干好分配給自己的工作就行。”我對此回答一直有點疑惑,難道就沒有什么需要克服的困難或者經歷過什么難以忘記的事情嗎?

    直到采訪到一位打地基的工人,他姓李,正在打地基的機器旁邊休息,我走過去時看到旁邊有一攤水泥,便好奇地問:“這水泥都凝固了,是不是沒辦法用了?”他說:“這是混凝土,加了防凍劑,天氣太冷了就凝固了,等暖和一點就又可以用了。”他告訴我,建筑工程最大的安全就是沒有特殊情況,一切工程有序完成,從前期大干到中期的細分再到后期的處理,一切都按部就班,最重要的就是保質保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任務。

     所有付出,都為了2020年順利通車

    技術員小冷告訴我,他們的工作人員采取的是輪休制度,整個工程建設全年無休。現在有一部分人休假,等過段時間回來工作,換現在上班的工作人員回去休息。為了完成2020年通車的目標,全體有軌電車工程建設者都在努力與時間賽跑。這也就意味著有一部分人在過年全家團聚的日子里,還在冰天雪地的室外,為天水有軌電車的建設而不懈努力,在呼嘯的風和寒冷的夜中繼續辛勤工作。

    “能為天水交通事業的發展出一份力,讓天水市民以后能坐上便捷的有軌電車,我們辛苦也值了!”對有軌電車的未來小冷滿懷憧憬。

    前幾天天水的大雪洋洋灑灑地飄下來,天氣越發寒冷。雪花落在田間地頭很美,可是卻給有軌電車的建設施工帶來了困難。零下八九度的夜里,呼出一口氣都凝成霧珠。就在這樣嚴寒的天氣下,有軌電車的四個建設點中的三個還在24小時施工。其中樁機工程工人實行兩班倒制度,每天需要工作整整十二個小時。

    工程建筑負責人鄧利春說:“目前主要是負責軟基處理,將土質硬化,方便今后的工程建設。”

    負責橋梁工程采購的傅仕友師傅告訴我,前段時間下大雪的時候,焊接鋼筋及高空作業的工人手腳都凍得冰冷,有時候甚至會失去知覺,不得不讓他們暫停工作,等天氣好一點再開始。

    在體驗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建筑者工作的艱辛,他們都是天水有軌電車建設的貢獻者,他們的每一步工作進程都加快了天水軌道交通建設的步伐,為天水軌道交通建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在寒冷的冬季,日復一日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

    小平凡也有大力量,點點微光匯聚成星河,也有著不一樣的絢爛。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胡晶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