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娛評 > 正文

    紐約時報:《流浪地球》標志中國電影新時代到來

    參考消息網2月6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日報道稱,中國首部以太空為背景的大片——《流浪地球》于5日上映,外界對此寄予厚望,認為這將標志著中國電影制作新時代的到來。參考消息網編譯文章如下:

    中國是太空探索的后來者,同樣,在電影業中,該國也是科幻片的后來者。這種局面即將發生改變。

    這是中國即將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電影中的一部,這類電影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投資上,都是國內大多數制作人目前還無法企及的。這些影片包括,關于外星人襲擊地球的《上海堡壘》和講述一艘宇宙飛船在沙漠星球墜毀的《拓星者》。

    獨立影評人雷蒙德·周說,好萊塢已經為科幻片樹立了技術標準,因此,觀眾的期望值非常高。

    3D電影《流浪地球》發生在遙遠的未來,太陽即將膨脹成一個紅色巨人,吞噬地球。迫在眉睫的危險迫使全世界的工程師制訂了一項計劃,利用巨型推進器將地球遷移到一個新的太陽系。當地球不得不經過木星時,形勢變得十分危急,從而引發拯救人類免于滅亡的奮力一搏。

    圖片

    《流浪地球》劇照

    就像中國過去拍攝的科幻片一樣,影片中的特效——例如假設地球突然脫離其舒適的軌道引發的災難性氣候變化——肯定會被拿來與好萊塢大片做比較。但初步反響是正面的。

    周說:“這如同科幻片元年的開啟。”

    《流浪地球》在中國農歷新年首映,這個為期7天的長假是中國傳統的票房高峰期。

    它在國內的票房競爭者是《瘋狂的外星人》,這部受美國電影《E.T.外星人》啟發的喜劇片,講述的是兩個好兄弟想利用一位外太空訪客謀財的故事。

    《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均改編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劉慈欣被視為中國科幻小說復興的領軍人物,他于2015年成為首位獲得雨果獎的中國作家。

    劉慈欣的小說敘事宏大、探索深入。這使得這些作品在講述人類在危險宇宙中的境遇時,顯得愈發真實。《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上周在北京舉行的看片會上承認,把這些作品搬上熒幕,對任何電影制作者都是一個挑戰。

    郭帆說,中國觀眾對好萊塢此前的很多科幻大片反應平平。因此,電影公司對于投入必要的資源來制作有說服力的科幻電影一直很謹慎。

    這部電影的預算接近5000萬美元,以好萊塢的標準來看不算高,但在中國已經可以說是大手筆。7000多人參與了制作。

    郭帆說:“我真心希望這部電影至少不要賠錢。只要這部片子不賠錢,我們就可以繼續制作更多科幻電影。”

    劉慈欣小說的流行可能會對此有所幫助。最近的兩部好萊塢電影——《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也有助于引起觀眾的興趣。這兩部影片都包含了重要的情節轉折,正面展現了中國的太空計劃,在中國受到普遍歡迎。

    該片上映也恰逢中國在太空實現里程碑式跨越:今年1月,中國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雖然落后于俄羅斯和美國幾十年,但中國已經將宇航員送入軌道,并制訂了加入甚至領導太空探索新時代的宏偉計劃。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