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娛評 > 正文

    達·芬奇逝世500周年 達·芬奇密碼仍未完全解開

     達·芬奇逝世500周年,全球眾多博物館已經和將要推出的相關特展多達數十個。人們發現——

      500年后,達·芬奇密碼仍未完全解開

    本報首席記者 范昕

      今年恰逢 “文藝復興三巨匠”之首的列奧納多·達·芬奇逝世500周年,藝術界儼然迎來“達·芬奇年”。包括盧浮宮博物館、烏菲齊美術館在內的眾多博物館,將以此起彼伏、多達數十個的達芬奇特展以示致敬。全世界壓箱底的達·芬奇真跡幾乎被翻了個遍,聯袂奉上一席流動的藝術盛宴,令藝術愛好者們大飽眼福。由于展期相撞,租借相關作品甚至引發了博物館之間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

    達·芬奇離開這個世界的500年間,人們越發認識并驚嘆于他的“寶藏”屬性。原來,家喻戶曉的《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畫作,只是達·芬奇創造力的冰山一角。除了是畫家,他還是發明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音樂家、哲學家、詩人、建筑工程師、軍事工程師……對于這位簡直像是“天外來客”的人物,人們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今年密集啟幕的達·芬奇特展,是對他傳奇人生的回顧,同樣也是對他藝術秘密的再發現。

    致敬這位響當當的藝術大師,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在忙著翻箱底

    2018年10月起,隨著荷蘭泰勒斯博物館率先辦起達·芬奇展,藝術界這場盛況空前的“達·芬奇熱”漸漸升溫。這是荷蘭歷史上首次回顧達·芬奇的原作精品展,匯聚33件達·芬奇原作。展覽看上去是先聲奪人,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泰勒斯博物館本身沒有關于達·芬奇的館藏,只能向其它博物館商借,錯峰辦展,顯然更利于借到展品。

    歷時一年多、覆蓋英國全國范圍的“列奧納多·達·芬奇:繪畫人生”巡展,是英國皇家收藏基金會放出的大招,或許也是眾多達·芬奇展中最別出心裁的一個。擁有英國王室500年珍品收藏的這個基金會,除了將在倫敦白金漢宮女王畫廊展出達·芬奇超過200幅素描與手稿,還將把12幅達·芬奇手稿分散到英國12座城市的12家博物館,以便讓超過半數的英國人能夠在一小時車程內到達最近的分展區。

    在達·芬奇留下最多足跡的意大利,相關展覽更是檔期滿滿。位于達·芬奇出生地托斯卡納地區的列奧納多博物館,計劃在4月至6月辦展聚焦達·芬奇作品與當地風景之間聯系。展品包括達·芬奇已知存世最早的作品——1473年描繪蒙塔爾巴諾山脈的作品,這被視為歐洲最早的風景素描。佛羅倫薩是達·芬奇的成名地,烏菲齊美術館剛剛結束了一個達·芬奇手稿展,伽利略博物館則計劃將達·芬奇提出的永動機想法以虛擬現實的方式呈現。見證過達·芬奇全盛時期的米蘭城里,名為 “列奧納多500”的系列主題展為期一整年,其中主展將于5月2日達·芬奇逝世500年之日在斯福爾扎城堡里由達芬奇親自繪制的天軸廳揭幕。

    這一年對于達·芬奇的致敬,將于10月登陸盧浮宮博物館的達·芬奇大展上達到頂點。此前該館館長讓-呂克·馬丁內斯宣稱:“這將成為有史以來達·芬奇作品最齊全的展覽”。盧浮宮的收藏實力使得這番豪言是有底氣的。目前確鑿無疑的達·芬奇畫作,總共只有15件左右,盧浮宮占了三分之一,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巖間圣母》《未知女子肖像》《圣母子與圣安妮》《施洗者圣約翰》都在這里。此前意法雙方簽署的協議顯示,盧浮宮此次還將從意大利租借除《三博士來朝》以外所有的達·芬奇繪畫以及主要的手稿。甚至于,這個大展若想集齊2017年在拍賣場上創下全球最貴藝術品紀錄的達·芬奇《救世主》,也不是不可能——當時以約合30億元人民幣買走這件作品的海灣買家,本計劃將作品放在阿布扎比盧浮宮展出。

    在一張看似空白的畫紙上,他用隱形墨水留下各種姿態的手

    達·芬奇存世的油畫少得可憐,因而撐起本年度扎堆的達·芬奇展的,絕大多數是達·芬奇的素描或手稿,他也的確留下了比同期任何一位藝術家都要多的素描與手稿。它們看似有著充數的嫌疑,實則隱藏著重要的達·芬奇密碼——達·芬奇是個一絲不茍的“強迫癥”患者,成品極少,處在未完成狀態的作品占絕大多數,反倒是素描與手稿,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他的思維火光;繪畫也并非達·芬奇終極創造力的體現,而只是他的常用工具,他無比嫻熟地運用著這個工具描摹天地,洞察萬物,很多涂涂畫畫根本是一種視覺化的假想實驗。可以說,素描與手稿連綴起來的,才是一個更加立體也更加值得人們珍視的達·芬奇。

    兩幅達·芬奇從未曝光過的“空白畫作”,就將出現在英國皇家收藏基金會今年舉辦的展覽中。這兩幅作品是用隱形墨水畫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肉眼從中幾乎看不出任何痕跡。大約在1590年,意大利雕塑家龐貝·萊尼發現了它們,當時他以為這是達·芬奇遺留下來的兩張空白畫紙。幾經輾轉,這兩張紙落入英國皇室手中,直至現代科學家用紫外線對其進行了掃描,才發現里面藏著驚人的發現。原來,紙上畫滿了各種姿態的手。專家推測它們可能是達·芬奇在創作《三博士朝圣》時所畫的手稿——《三博士朝圣》總共繪制了超過30個人物,為了這幅巨制,達·芬奇的確畫過多張草圖,探索人物不同的手勢、身體扭轉方式和表情,以傳遞各不相同的情緒。

    散落各處甚至久藏深閨的達·芬奇手稿,也在本年度有了露臉甚至團圓的可能,給全世界的研究者創造了難得的機遇。比如,大英博物館將在夏天促成“達·芬奇三大著名手稿的一次非凡齊聚”,其中不僅包括大英博物館藏有的《阿倫德爾手稿》,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藏有的《福斯特手稿》,還借來了比爾·蓋茨1994年以3000多萬美元買下的《萊斯特手稿》。在米蘭的安布洛其亞圖書館與畫廊,“鎮館之寶”《大西洋古抄本》將再度面世,此前它的最近一次露面還是1998年。這是達·芬奇手稿集中最大的一部,共有1119頁,包括他從1478年至去世前使用的多個筆記本。

    關于達·芬奇的很多未解之謎就藏在這些手稿中。單單僅18頁的《萊斯特手稿》,信息量已是驚人,涉及對水、巖石的探究,也談到光和天體,還有潛艇如何幫助人們在水下待更長時間以及它潛在的軍事應用等內容。其中,這份手稿針對“水”的探究尤其深入,一共描述了57項水流和不同水深的觀察。

    破解達·芬奇手稿的難度系數極高。他常常使用獨創的鏡像式書寫方式,字跡需要通過一面鏡子的反射才能夠看到正常的文字呈現。他也常常把不同領域看似隨機的內容堆放在一起,有時還會翻回之前筆記的空白處書寫,或者在已經完成的筆記上增加內容。而當人們越是深入探究這些手稿,越將確信達·芬奇的偉大——在他腦海里,有一種宇宙意識無拘無束、興致勃勃地徜徉于藝術和科學之間,感受著宇宙萬物的聯結——500年過去了,這樣的意識竟然正是今天的藝術家孜孜以求的。

    誰在收藏達·芬奇

    ◆盧浮宮博物館(法國巴黎)

    《蒙娜麗莎》《巖間圣母》《未知女子肖像》(又名《費隆妮葉夫人》)《圣母子與圣安妮》《施洗者圣約翰》

    盧浮宮博物館收藏了最多的達·芬奇。

    《蒙娜麗莎》不僅是達·芬奇的代表作,也極可能是世界美術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作品,畫中人的神秘微笑至今仍在激起人們源源不斷的猜想。《巖間圣母》達·芬奇一共創作了兩幅,可謂他在米蘭時期的代表作,現藏于盧浮宮的這幅創作時間較早,另一幅則現藏于英國國家美術館。《未知女子肖像》從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蒙娜麗莎》的前身。《圣母子與圣安妮》是常見的《圣經》題材作品,達·芬奇在這幅畫中重點刻畫了圣安妮的臉部表情。《施洗者圣約翰》達·芬奇完成于去世前不久,畫中人男女莫辨,一手拿著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臉上露出狡黠而神秘的微笑。

    ◆烏菲齊美術館(意大利佛羅倫薩)

    《三博士來朝》(未完成)《受胎告知》(又名《圣母領報》)《基督受禮》(濕壁畫)

    烏菲齊美術館幾乎稱得上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文藝復興時期繪畫收藏品,達·芬奇的作品自然不會缺席。

    《三博士來朝》取材于《圣經》故事,畫家卻不再以敘事角度簡單羅列人物,而以激烈對比的構圖和形象表現顯示藝術創新。這盡管是一幅未竟之作,卻標志著達·芬奇藝術風格達到的成熟,預示文藝復興的到來。《受胎告知》是達·芬奇早期的杰作,構圖雖沒有創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繪已注意到了空氣氛圍的表現,讓人們感受到畫家在探索客觀真實中作出的努力。《基督受禮》是達·芬奇與老師韋羅基奧合作完成的,在這幅畫上,他只畫了左側兩個小天使中左邊一個,可就這一個側面形象的天使,從人物造型和臉部神情表現來看,比老師所畫的其他幾個人物生動得多。

    ◆圣瑪利亞修道院(意大利米蘭)

    《最后的晚餐》(濕壁畫)

    1495至1497年間,達·芬奇在米蘭圣瑪利亞修道院大廳北墻上繪制了《最后的晚餐》。他至少用了20年時間起草,真正繪畫到完成卻只用了3年時間。《最后的晚餐》成為整個建筑群體中的極品,畫面長8.85米、高4.97米,上方有3個半圓天窗,中間一個最大的天窗由廬多維科的王徽裝飾,因為這幅畫是他委托達·芬奇畫的。《最后的晚餐》畫的是《圣經》中耶穌跟十二門徒共進最后一次晚餐的故事。畫面中人物的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達·芬奇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他的這幅作品是所有以此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俄羅斯圣彼得堡)

    《柏諾瓦的圣母》(又名《持花的圣母》)《哺乳圣母》(又名《圣母麗達》)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巴黎的盧浮宮、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并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它也是少數藏有不止一幅達·芬奇油畫的博物館。

    《柏諾瓦的圣母》是達·芬奇早期之作,并且很可能是他獨立完成的第一幅作品。這幅作品曾失蹤數個世紀,直到1909年建筑師利昂·柏諾瓦將其于圣彼得堡展出,引發了一場轟動,1914年柏諾瓦最終將其出售給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哺乳圣母》是達·芬奇前期肖像藝術的一個范例,這時期他正全神貫注于人體描繪的科學研究。

    ◆恰爾托雷斯基博物館(波蘭克拉科夫)

    《抱貂女郎》(又名《抱銀鼠的女子》)

    《抱貂女郎》是達·芬奇除《蒙娜麗莎》之外另一幅杰出的肖像畫作品。明暗的處理,是這幅肖像畫中最引人注目之處,光線和陰影襯托出畫中女子優雅的頭顱和柔美的面孔,毛色光潤、咄咄逼人的銀鼠也被畫家注入生氣。關于這幅畫的相關記錄,直到18世紀后半葉才被人發現,人們判斷這是達·芬奇為他在米蘭時期的贊助人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情婦——切奇莉亞·加勒拉妮繪制的。《抱貂女郎》長期屬于歐洲最古老的藝術收藏家族之一的恰爾托雷斯基家族的私藏。1801年,該家族藏品管理人伊莎貝拉·恰爾托雷斯基公主在克拉科夫建立了恰爾托雷斯基博物館,當中的藏品便包括了《抱貂女郎》。

    ◆安布洛其亞圖書館與畫廊(意大利米蘭)

    《音樂家肖像》(未完成)

    《音樂家肖像》是達·芬奇為數不多的的男子肖像畫。畫中的音樂家是服務于路德維科宮廷的一名青年樂師,有著一頭漂亮的卷發,神情嚴肅,手里拿著樂譜。由于達·芬奇沒有完成這幅肖像畫,所以他沒在畫中簽名。

    ◆老繪畫陳列館(德國慕尼黑)

    《持康乃馨的圣母》

    《持康乃馨的圣母》是達·芬奇跟韋羅基奧學徒時期的作品。畫中圣母帶有韋羅基奧作坊的特點——蒼白的、北歐人式的臉,金黃色的卷發,雙眼望著下方;最能反映達·芬奇特色之處在于圣母身后穿過涼廊的風景,一排崎嶇不平,犬牙交錯的山峰。

    ◆美國國家美術館(美國華盛頓)

    《吉內薇拉·班琪》

      《吉內薇拉·班琪》是歐洲以外唯一一幅能在公共領域見到的達·芬奇作品,美國國家美術館1967年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它。這是達·芬奇在佛羅倫薩時期唯一的肖像畫。當時的少女在結婚時,習慣以一幅肖像畫做紀念。可惜這幅肖像畫的底部因受損而遭致裁切,那部分可能是少女的手臂,其姿態也許就像30年后的《蒙娜麗莎》。19世紀末,開始有美術史學家將它定為達·芬奇的遺作。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