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開了,采摘節還會遠嗎?
——新陽果農已探討預備果品采摘節
文/張艷
三月的新陽古鎮,鳳山雄姿秀美,渭水縈繞河畔,十里山川杏花飄香,無邊的杏花如雪如黛,如浪似濤,清風徐徐吹過花瓣飛舞,花雨飄香,新陽古鎮宛若人間仙境。
2018年,新陽鎮由果農自發組織成立了新陽鳳源生態農業聯合會,該聯合會響應中央振興鄉村,發展鄉村旅游的號召,連續兩次舉辦了杏花節,尤其今年舉辦的杏花節,真正意義上體現出我是農民我發言,我是農民我自豪的主題,農民日報,中國農村網,央視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進行了相繼報道,新華網單篇報道點擊閱讀量超過38萬之多,加上其他攝影、視頻、快手等新型媒體及地方網絡媒體,閱讀點擊量不下百萬之多,來新陽踏青、賞花,鄉村游的人數每天達數萬之多,車輛公路兩邊自發排列數公里遠,情景頗為壯觀,新陽鎮街道上擺攤設點的各種小吃供不應求,飯館吃飯天天爆滿,各種地方特色產品供不應求,這為進一步舉辦新陽果品采摘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新陽杏子的特色在于種植的地理位置的特殊和果品品種的特殊。
新陽鎮的高山葡萄
據記載,聰明善良的民眾在漢代時期就把生長在鳳凰山的刺杏零星移栽于自家田地,這種杏果肉較薄,味酸苦。清朝末年,由于文化之鄉的緣故外國傳教士就來這里傳教布道,建教堂,辦學校。上世紀三十年代,比利斯來的奈神父從本國帶了一株神奇的杏樹,奈神父把它栽植在花園里,兩三年后這株杏樹結出了黃中透紅,果肉豐厚的杏果,口感甜美,教徒無不稱贊,機智的本地教徒丁自元、胡巧悌心生巧記獲取枝條嫁接成功并推廣,加之新陽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比利時”大結杏普惠鄉里。
解放初期,國人張公園經過多次嫁接試驗,成功培育出顆粒大,由里向外熟、果肉與核易剝離、色彩鮮艷、甜中帶酸的優質杏被引進新陽鎮,大家均稱“張公園”杏。
新陽鎮的杏
改革開放后,勤勞的新陽人肩挑著“比利時”和“張公園”鮮杏扒火車赴天水、甘谷、隴西、蘭州、西寧等各處販賣,不辭勞苦的新陽人一畝杏園買到到幾千元,這是怎么樣一種喜悅,扁擔擔出了新陽杏的品牌,擔出了經濟收入,多少個大學生,多少個兒媳婦的費用都來自杏子的收入,至此杏子種植面積急劇擴大,銷售走向西北,走向更遠。隨著近年葡萄種植的引進日益擴大,加之春季寒潮,霜凍的影響,杏子產量減產,民眾的積極性受到影響,但是杏子豐富的營價值,“新躍紅”杏的品牌,夏季第一位成熟水果的優勢商機,幾百年本地特色的歷史情結,都深深烙印在新陽民眾的心中。
正因為新陽果品的種植地理位置和品種的特殊性,以及中央倡導的鄉村游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相信采摘節會辦得更起色。
【新陽鎮歷史簡介】
新陽鎮古稱沿河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相傳上古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繁衍,相傳伏羲曾居住在卦臺山,女媧就居住在邽山(今鳳凰山),多少年來女媧邽山煉石補天,伏羲女媧穿針溝合婚的故事流傳經久不衰。《直隸秦州新志》記載,漢代時鳳凰山建有媧皇宮,享譽隴右。重視文化一直是新陽的基本鄉風,通過支持孩子讀書成才早已是新陽人的追求,文壇泰山霍松林,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書畫家郭克,著名書法家溫子安,世界宗教和平會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副主席、國家民族宗教委副主任任法融,學者、作家、金石書法家、中國文聯主管《神州》雜志社副社長毛曉春等皆出生新陽,至今鄉間寫字畫畫,收藏書畫作品的風氣非常濃厚。
新陽鎮的高山旱地桃子 新陽鎮的高山旱地桃子 新陽鎮的高山旱地桃子 新陽鎮的高山葡萄 新陽鎮的高山葡萄 新陽鎮的高山葡萄 新陽鎮的高山葡萄 新陽鎮的杏 新陽鎮的杏 新陽鎮的杏 新陽鎮的高山葡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