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龍江一企業家十年16起勝訴案無一執行到位,明明判了為何不執行?)
據中國之聲報道:法院執行難,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藩籬。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宣布“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三年多來,全國法院系統下了很大力氣,努力打贏“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硬仗。但在個別地方,仍有當事人贏了官司卻輸了一切,勝訴判決最終成了“司法白條”。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黑龍江的一位企業家,十年間在哈爾濱市道里區法院勝訴的16起案件,無一執行到位。這位企業家網絡發文實名舉報道里區法院不作為。對于企業家的實名舉報,法院如何回應?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十年16起勝訴案件都沒執行到位?
多次更換承辦法官,借口重重一再推脫
王建華是哈爾濱偉興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主要為在建樓盤和建筑工地提供鋼材。近日,他的網絡實名舉報,引起媒體關注。他反映稱,在哈爾濱市道里區法院遇到執行難問題,其中有的案件終審判決十多年后仍未執行完畢,有的案件在臨近評估費過時效的情況下仍未拍賣執行。王建華說:“案由基本都一樣,欠鋼材款,我都是原告,每家的供貨情況不一樣,積累的這16起案件,被告大約在12家左右。”
王建華向中國之聲記者提供了一份執行案件明細表,這份列表里詳細記錄了這16起案件的原告、被告、案號、辦案人、標的額以及目前的執行情況。記者注意到,這16起案件,時間最早的案號是2008年的,其他案件大多發生在2016年到2018年之間,標的額從10萬到998萬不等。王建華稱,一些案件在執行階段多次更換承辦法官。
“有的打電話不接,有的告訴我他調走了,案子轉給其他辦案人了,我一找其他辦案人,人家說案子太多,剛接了400多個案子,還沒有看呢。等我看完,你等著吧。”
王建華對記者表示,這些年他沒少為案件執行的事情往法院跑,但每一次都是失望而歸。比如那起2008年的勝訴案件,前幾天才正式收到通知說已正式進入拍賣程序。
“總體上,我的這些案子在道里區法院,不管找哪個法官,都是推,要么說在研究案件,要么說讓我找法條,要么讓我找被執行人,再去法院人家就說沒時間,再打電話就不接了。”
16起案件共千萬欠款法院執行難,致使企業停業
記者注意到,王建華那起2008年勝訴的案件,標的額為86萬,查封了被告的一套房產和一張銀行卡。但王建華反映稱,該案的辦案人曾表示,兩名被告人都已經上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其中一人的房產也被查封了。奇怪的是,2019年年初,王建華再次去道里區法院要求執行判決,得到的答復卻是那套房產已經解封,被告人的失信狀態也被解除了。
王建華稱,2018年,該案辦案人更換為道里區法院的潘法官。潘法官告訴他,以前的手續不全,需要去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交公告費后執行才能生效。2019年,潘法官再次聯系王建華,告知其兩名被告人已上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但并未明確后續如何辦理。王建華告訴記者,他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十年前的案件才走到拍賣公告送達環節。
中國之聲記者查閱了王建華提供的多份道里區法院發出的民事判決書,很多案件事實清楚,并不存在任何爭議。在王建華看來,這么多案件陷入執行難,主要原因是法院的不作為,因為很多案件他起訴之前都做了訴前保全。
“就比如涉及佳木斯的案件,訴前保全期間一共是查封了157套房產,2016年就保全封上了,到執行局分到三個辦案人的手上,我說你給查查房源然后進行拍賣,結果他們去貼了個公告就回來了,說房源不清楚,無法查,一句話讓我等到現在。”
根據王建華提供的清單和判決文書顯示,2008年起至2018年共計16起案件,總金額約為5000萬,利息約有1000萬左右。王建華稱,由于欠款遲遲未能得到執行,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目前已處于停業狀態。
“公司在2015年末,正式停止一切生意,2018年原來的工作單位地點已經搬出來了,因為交不起房租,所有員工放假。”
媒體就王建華反映的問題,向道里區法院負責王建華相關案件的潘法官求證,潘法官表示,王建華相關案件一共有三個辦案人,不止他一人。他目前已經調離,案卷已經交了,其他情況不清楚。
法院表示有錯必糾、有責必查
目前,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關注到王建華反映的問題。道里區法院相關負責人對中國之聲記者表示:“我院黨組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針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和案件評查。我院將堅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調查核實和案件評查工作力度,有錯必糾、有責必查,并及時公布調查處理情況。”
據介紹,道里區法院還將于近日向中國之聲披露具體案件情況。王建華向媒體反映的問題是否屬實?這么多案件無法執行的原因是什么?有關事情進展,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