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卓越大獎”近日揭曉了“改革開放40年全國十佳影視作品和人物提名”,從七個類別對近40年做出突出貢獻的影視作品、人物進行了梳理。謝晉、張藝謀、鞏俐、李雪健等影視行業從業人員獲得提名,可謂眾望所歸。其中女演員提名競爭最為激烈,各方粉絲為了排名爭執不休,還有劉曉慶、張曼玉粉絲強烈呼吁候補名單。
“1978卓越大獎”揭曉 戲骨小花眾望所歸
近日,“1978卓越大獎”“改革開放40年全國十佳影視作品和人物提名”揭曉,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全部獲提名,《少林寺》《霸王別姬》《我不是藥神》等提名十佳電影,最佳導演提名謝晉、王家衛、鄭曉龍聚集內地香港40年內優秀導演。三代謀女郎鞏俐、章子怡、周冬雨全部提名最佳女演員,李雪健、成龍、鄧超老中青集結最佳男演員提名,蘆葦、王朔、高滿堂等20名編劇獲提名。
1978新時代電影&電視節,以開啟改革開放、對于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轉折點的1978命名,展現40年來以中國影視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取得卓越的成就,是港澳新聞界首個專門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致敬共和國設立的電影節與電視節。
1978卓越大獎”系列獎項:“改革開放40年全國十佳影視作品和人物提名”涵蓋十佳電視劇、十佳電影、十佳影視金曲、十佳導演、十佳男女演員、十佳編劇七大類目,每一類別20席入圍。
消息一經“環球網”“鳳凰網”等近百家報道立即在坊間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從小看著他們的戲到現在脫發,也就差不多40年吧”,還有媒體評論表示,這一獎項的發起,對于影視行業的梳理和記錄具有重要意義。
十佳女演員提名競爭激烈 她們是中國影視見證者
20位十佳女演員提名中,涵蓋了從改革開放后各個時期,電影、電視、話劇等多種表演藝術形式下,具有開拓創新性的演員。
1979年,由陳沖與唐國強、劉曉慶主演的電影《小花》成就了一代人的記憶,她就此成名,隨后到紐約讀書,開始在好萊塢發展,1988年在好萊塢電影《末代皇帝》中飾演女主角婉容,該片獲得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9項大獎。那個時代出國是許多女演員的選擇,陳沖的發展是當時影壇的縮影和代表人物。1983年,斯琴高娃憑借劇情片《駱駝祥子》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從電影出道,憑借一部部制造精良的電視劇《大宅門》、《康熙王朝》成功走入千家萬戶。
到了鞏俐,“中國電影”,而非“中國人演”的電影開始進入全球主流電影視野,鞏俐的名字,開始頻繁和國際電影節產生聯系。1987年,鞏俐因主演電影《紅高粱》成名,該片獲得第2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1992年憑借電影《秋菊打官司》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該片亦獲得金獅獎。1993年她主演電影《霸王別姬》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同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攝影機獎。1996年登上美國《時代目錄刊》封面。1997年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會成員。
隨后,趙薇成為中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偶像”,到了近年90后小花開始接棒撐起影視圈,遺憾的是處在夾縫一代的80后演員,前有70后“大花”如日中天,后有“90”后小嶄露頭角,目前尚無特別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演員。
遺珠之恨 劉曉慶、張曼玉、劉亦菲粉絲表示不服
一家歡喜一家憂,獲得提名的演員作為40年影視行業代表被肯定,沒有獲得提名的演員尚未表態,粉絲們已經炸開了鍋。據觀察,很多獎項都是女演員競爭格外激烈,無論從“華鼎獎”“金鷹女神”還是其他獎項,女演員的粉絲們都是最為積極熱烈,“護主心切”。
在社交平臺,有網友表示:“劉曉慶作為重磅級女明星,電影有《小花》《芙蓉鎮》,電視劇、話劇《武則天》都霸屏過,為什么名落孫山?” 在多個國際電影節獲獎并且擔任競賽單元主席的張曼玉也呼聲頗高:“張曼玉有《甜蜜蜜》《阮玲玉》《花樣年華》代表作,這些都是華語電影中的重要作品,提名應該有她的一席之地。”
同為“四大花旦”之一的“三花”章子怡、周迅、趙薇都進入提名名單,以“玉女”形象走紅的徐靜蕾不見蹤跡,她從演員轉型導演、制作人也有不錯反響被譽為此次提名“遺珠”。此外也有網友呼吁:“多給年輕演員機會,80后演員中劉亦菲,王珞丹都表現亮眼。”
對此1978卓越大獎組委會表示:“十佳影視作品和演員提名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經多個流程最終產生。評選的時候要從各個方面進行考量,會產生一個綜合評分和篩選,在此基礎上進行投票。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最終名單,大家的建議意見都很好,我們虛心接受,感謝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