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互聯網在今天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分秒中就能實現跨越萬里的人文交流和信息互遞。而在四、五十年前,人們要實現這種極速跨越卻是很難,但是新中國邁出了堅實一步,成功接入互聯網,并已發展為互聯網應用最廣泛的國家。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的國際交流合作日益頻繁,為了傳輸大型科學實驗產生的數據和信息,以及更方便地溝通和交流,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開始著手研究建立網絡通訊。經過多方努力,1986年8月25日,新中國第一條國際計算機通訊線路建成了。中科院院士陳和生:我們終于連通了奧地利廣播公司的衛星,通過遠程登錄實現我們國家第一個國際數據的連接通訊,那么在那一天,我們發出來了中國的第一批電子郵件。這個實際上應該說是我們國家國際互聯網的開端。陳和生介紹,衛星線路接通了,中國有了電子郵件,但當時這些郵件都是存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計算機上的,每一次都需要撥號、接通電話,去遠程登錄國外的計算機才能獲取。要想在自己的計算機上收發郵件、處理信息,下一步就需要把中國自己的計算機接入到互聯網里面。陳和生:那么這一點是在1988年的8月份實現的,我們第一次在國際互聯網當中有了中國自己的節點——高能所的VAX785計算機,就是說國外有什么郵件,它自動地就到我們的計算機上去,而且可以自動地實現大量的數據傳輸,中國成為了國際互聯網的一員。從1988年第一次接入國際互聯網開始,中國互聯網穩步發展。1993年,高能所建立中國第一條64K國際計算機網絡專線,通信速率大大提高。1994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第一個萬維網服務器創建,并推出第一個網站,成為當時亞洲少數幾個網站之一。1996年,隨著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開通,向全社會提供商業化服務,中國互聯網發展逐漸進入快車道,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用戶規模不斷擴大。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9.6%,約7.9億人使用網絡即時通訊,6.1億人在網上購過物,超過4億人在網上叫過外賣,有72.5%的網民開通網絡支付。在線旅行預訂、互聯網理財、網上約車、在線教育,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互聯網應用最廣泛的國家。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