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堂級攝影大師辛迪·舍曼9件新作在滬全球首展
辛迪·舍曼9件今年的新作借由此次展覽全球首次亮相。如此重量級的“亮相”,在近年來上海的文藝展演中已不算罕見——這是越來越多世界級名家名團將自己的中國首秀、亞洲首秀乃至世界首秀,放在上海的一個縮影,讓人們看到世界級藝術家、藝術機構對于上海城市文化藝術氛圍的認可,也進一步提升著上海城市文化品牌的標識度和影響力
本報記者 范昕
辛迪·舍曼1989年作品。
辛迪·舍曼2017-2018年作品《無題585號》。
辛迪·舍曼1978年作品《無題電影劇照21號》。
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上海再次成為重要藝術作品的集結地和首展地。
今起,辛迪·舍曼中國首展登陸復星藝術中心。這位女藝術家,憑借扮演性的自拍照在世界藝術史留名,早在1999年,時年45歲的她就被美國《藝術新聞》雜志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25位藝術家”之一,與杜尚、博伊斯、沃霍爾等藝術巨星共享這份榮耀。此次展覽共匯集128組涵蓋藝術家不同時期、不同系列的攝影代表作品,以及相關文獻和影像等資料,全景回顧辛迪·舍曼自1970年代至今40余年的藝術創作歷程。
昨天的預展現場上,千面“自拍女王”辛迪·舍曼本人也短暫現身。她感嘆道:“同時呈現這么多作品給中國觀眾,太興奮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上海觀眾對我的作品有什么樣的反應,期待和觀眾之間能夠相互找到樂趣和靈感?!?/p>
尤其令業內矚目的是,首展中有9件作品為今年新作,借由此次展覽全球首次亮相。如此重量級的“亮相”,在近年來上海的文藝展演中已不算罕見——這是越來越多世界級名家名團將自己的中國首秀、亞洲首秀乃至世界首秀,放在上海的一個縮影,讓人們看到世界級藝術家、藝術機構對于上海城市文化藝術氛圍的認可,也進一步提升著上海城市文化品牌的標識度和影響力。
全球首展的9件新作,聚焦大眾文化中的自我迷失
40多年以前,辛迪·舍曼就玩起了自拍,拍下的卻并非傳統肖像,而是對于他人惟妙帷肖的扮演。在這些作品中,她最關注的是個人身份,如何改變和制造個人身份。為此,她身兼數職,既是導演、演員、模特,又是自己的攝影師。最終,這些照片呈現出某種近乎說謊的效果,誠如一位德國藝評家所言:“它們聚焦、嘲諷了那些存在并操控我們的東西,甚至讓這種揭示飆出了不平常的強音?!贝舜握褂[并沒有以編年體展出舍曼的藝術歷程,而是通過甄選作品梳理出與藝術家相關的兩條線索,一是如何通過服裝、妝容等外部設定來改變個人身份,二是如何通過表情之類的扮演表現個人身份。
此次全球首展的9件新作中,舍曼將目光投向了時下流行的高街文化。她留意到時裝秀場外總是聚集著很多美妝、時尚博主,盡管她們未獲邀入場觀看,但依然精心打扮,在場外樂此不疲地自拍一番。她們在社交網絡上非?;?,追求的是盡可能多的點贊。“在這次帶到中國的新作中,我‘扮演’的就是社交網絡上這樣一些人?!鄙崧嬖V記者。這個系列始自2016年她與《時尚芭莎》雜志合作的一系列雜志封面,當時那組封面的背景是秀場等時尚背景,今年她則將背景更換成了街景,人物與背景之間的格格不入讓作品更顯張力。
對當代流行文化和娛樂元素的解構與反思,在舍曼的作品中頻頻出現。1975年,在她藝術生涯的早期,就留下過一系列戲仿時尚雜志封面的《封面女郎》。此次展覽即呈現出其中的兩組六張封面。在每組作品中,舍曼分別拍下了雜志原版封面,自己模仿原版的封面,以及通過剪切、拼貼、雙重曝光等手段制作的帶些荒誕意味卻又試圖以假亂真的封面。人們可以看到,后面兩張封面,一張表現的是迎合,一張表現的是反抗,恰可被視為人們對于時尚非常矛盾的兩種態度。在這樣的大眾文化之中,一味追逐潮流的人往往容易迷失自己,舍曼借由這組作品,思考的正是這樣一種迷失。有意思的是,當年從時尚雜志汲取靈感的舍曼,還是一個時尚消費者、追求者。多年以后,她自己則早已成為時尚內容的創造者。
拍出近400萬美元,曾創下單幅攝影世界紀錄
偷穿媽媽的高跟鞋,拿出大人的口紅粉底往臉上瘋狂涂抹,把自己打扮成“別人”,這是舍曼從小愛玩的游戲。1972年,來到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主修繪畫的舍曼,延續著兒時的愛好,常常走街串巷淘來老舊的服飾、假發、道具,把自己打扮成各式各樣的人物,對鏡擺拍,參加社交活動。終于有一天,她的同學兼男友羅伯特·朗格忍不住向她建議:“不如把你花這么多時間做的這些事拍下來?!边@個建議使舍曼丟棄了畫筆、走上觀念藝術之路。展覽現場,舍曼創作于1975年的一件長2分22秒的影像作品《娃娃的衣服》,就是她觀念藝術的起點,揭示出換裝的過程,就是她自我轉變的過程。
拍攝于1978年至1980年間的黑白系列《無題電影劇照》是舍曼的成名作。總計近70張的這組照片被并置在一整面展墻上,格外富有視覺沖擊。這些照片看上去似曾相識,仿佛希區柯克或安東尼奧尼電影中的場景。事實上,它們都出自藝術家的杜撰,只是抓住了某種人物類型的性格。舍曼把自己打扮成電影里形形色色的女主人公,家庭主婦、圖書館員、有錢人家的女傭、搭便車的女郎……她們擺出或委屈或性感的姿態,再現的正是大眾文化潛移默化塑造的女性固有形象。當舍曼拍下這個系列的最后一張時,她發現與自己此前拍過的一張有些許相似,于是決定停止這個系列,她認為再拍就是重復自己。1995年,《無題電影劇照》系列被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以100萬美元收藏——這是當時的天價。
2011年以近400萬美元創下當時單幅攝影作品世界拍賣紀錄的《無題96號》,連同這個系列的多幅作品,此次也有緣為上海觀眾所見。這是藝術家1980年代初繼《無題電影劇照》系列之后首次對彩色照片的嘗試。這個系列將對于女性情緒、心理的探索深入到一個極致,也將舍曼身上的女性主義標簽推向頂點。
在藝評家眼中,辛迪·舍曼對攝影在當代的推進居功至偉。從此,人們不再認為攝影僅僅是為了記錄真實而存在。原來,攝影也可以是有主題的創作和虛構,攝影藝術家力圖展現的不僅僅是“真實”場景,更是畫面背后的思想與觀念。對于當代藝術邊界的開拓,正是舍曼留給世界藝術史最大的貢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