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終于迎來了結局。
不出大家的所料,果然是大團圓的結局,蘇家的三個男人集體洗白了,尤其蘇父蘇大強更是給洗了一個徹底。
其實大團圓的結局大多數的觀眾肯定是能夠想到了,但是沒想到的是會來的這么有力量。
所以,好多觀眾的眼淚就下來了。
蘇大強得了阿爾茨海默癥,漸漸地什么都要忘記了,可就是忘不了曾經的老宅,忘不了明玉。
蘇大強立遺囑的時候,我沒哭;明成給明玉道歉的時候,我也沒哭。
可是當蘇大強什么都忘記了,卻還記得給明玉買習題集的時候,我的眼淚就再也忍不住了。
多少年的恩恩怨怨,終究是抵不過血緣親情。
明玉再怎么成功,有了蘇父和男友的陪伴才算過了一個幸福的春節。
好多觀眾說這劇爛尾了。
我同意這個觀點。
照整出戲的劇情走向和人物邏輯來看,這劇確實是高開低走,后半段強行煽情,改變了前半段所要表達的主旨。
這劇前半段講的是原生家庭的傷害,它直接了當地給揭露了出來,頗有一股批判現實主義的味道。
可是,后半段呢?
蘇大強不再作妖了,蘇明哲也不再糊涂了,尤其蘇明成完全變了一個人,不再啃老了,也對明玉的態度來一個大轉彎。
這些人物行為邏輯的突然轉變就鋪墊出了一個父慈子孝,手足情深,相愛相親的大團圓結局。
世界上總有人活得和多數人不一樣,這些陰暗潮濕角落里的野百合也很想見到明媚的春天。
《都挺好》剛一開播的時候突破了觀眾對家庭的樸素認知,也更讓曾經受到原生家庭傷害的人得到了共鳴。
或者說讓她們有了宣泄情緒的出口。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幸的家庭比比皆是,不配為人父母的畜生更是天天在曝光。
我們所有的人身邊幾乎都有一個類似于蘇明玉的人。
即使沒有,上網隨便看看,就會發現到處都是受到原生家庭傷害的人。
豆瓣上曾經有一個“父母皆禍害”的小組,最高潮的時候應該有十幾萬的人在里面控訴著自己的經歷。
后來,這個小組被封了。
現在,好不容易出現了一部控訴原生家庭的好劇,也沒能逃出大環境的扼殺,最后也被強行結局了。
這不是主創的錯,是大環境如此,他們再沒有其他路可選。
大團圓的結局對我們普通觀眾來說當然是沒有什么大問題了,可是大家有沒有考慮過現實中那么多蘇明玉們的感受。
這劇前半段明顯是站在了蘇明玉們的一邊,向世人訴說著她遇到了什么樣的家庭,什么樣的親人。
劇中的蘇明玉堅強無比,完全是靠著自己一人的不懈努力沖出了原生家庭,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現實中的蘇明玉們呢?
她們也能有如此的成功嗎?
幾乎不可能。
現實中99%的蘇明玉們會困死在現實生活的泥沼里。
別說成功了,不要沉淪就已經不錯了。
真正有過類似于蘇明玉那樣經歷的人,想要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都是一件很難的事了。
這劇的后半段呢?
完全改變了自己本來的立場。
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告訴們現實中的蘇明玉們,父母再不好也是父母,要懂得孝順;哥哥再不好也是哥哥,要懂得尊重。
家庭傷你最深,最后你也要回到自己的家庭。
這不公平。
對蘇明玉們不公平。
蘇明玉們在她以前的那個家就是個多余的人,現在的她好不容易沖出了原生家庭的傷害,好不容易才讓蘇明玉活得像個人。
現在,你讓她們再回去。
這不是作惡嗎?
社會的進步在于下一代人不聽上一代人話,我指的是在實現人生價值這件事情上。
一個人的上限取決于他的原生家庭。
所以,我們這些出身寒門的人,只有想盡辦法沖破原生家庭的束縛,才能實現階級跨越,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們中國的社會實際上并沒有進入真正的現代文明,我們對待家庭倫理的時候,依舊是好幾千年前儒家倫理的那一套。
根本突破不了。
幾乎每個城市建筑工地的外墻上都畫著傳統價值觀的宣傳畫。
大環境如此,《都挺好》也就只能有個如此的結局了。
其它的結局也不是沒有。
但是在我們社會環境之下,不可能實現。
所以,心中所想的另外幾個結局,也就不跟大家討論了,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
如果大家感興趣,就在評論區留下自己心中的結局吧。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