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藝術 > 推薦 > 正文

    逯建軍:以新時代的格局和情懷創作書畫藝術

    逯建軍,1980年生于河北張家口,全國硬筆書法教育名師、中國山水畫創作院院內畫家、全國規范字書寫注冊教師、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牌匾文化藝術委員會藝術家委員、中國當代藝術家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德聯藝術館館長,《書畫收藏》、《中國當代經典美術全集》叢書主編。先后求學于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會、人民大學藝術學院。

    (點擊查看圖片)

    逯建軍,才德勤修養,下筆自有神;他在創作中不拘泥于古人和先賢的繪畫之道,不斷突破自我,時時嘗試創新,拓寬了傳統畫的人文境界,從而為創造自己獨到的繪畫語言和畫風奠定了基礎。同時,全面發展的他,堅持人民畫家為人民的思想,多畫人民喜歡的和對社會有用的作品,畫風簡樸,主題鮮明,有意境,有空間,有情趣,回味無窮,他善于用意境代替語言,用傳神的畫筆,勾勒出新時代的錦繡河山?!芭c字對話,讓字說話”是逯建軍在書寫過程中所推崇的一種藝術境界。

    (點擊查看圖片)

    《中國美術》主編、知名美術評論家徐恩存讀逯建軍的書畫作品后表示,逯建軍的山水畫,用心之深是顯而易見的,他善于運用茁壯的線條,借用行書的線條樣態,營造意象的質地和肌理,而云煙、山巒、流水和叢林,都被其線條化了,讓人從象征意義與表現性上給以理解,他的作品表現了現代人對大自然回歸的渴望和期盼。因為,現代文明表面上使人們之間的距離靠近,但事實上把人推向了更遠;這樣的悖論,暗藏在山水意象背后,使作品在明確與肯定中隱含著內斂與含蓄,作品因為別具魅力。在山高水遠的圖式中畫家借意象與筆墨氣息的現代性,不斷把我們從記憶深處拉回到現實中,在回溯和前行中,畫家的作品向我們展現了現代鄉愁和現代語境中無法抵達的懷鄉之思。

    (點擊查看圖片)

    逯建軍作品《靜觀云起》的魅力在于其既富有想象力的以虛寫實、以神寫形之美,又有現實的審美指向。換言之,這并非“80后”畫家們所熱衷的“偽古典”山水文本的耽于想象,而是在現代語境下充滿人文精神氣息的想象性飛揚。

    其實,逯建軍的藝術得益于書畫兼修,既以書入畫,用筆滯澀渾厚,又拙重蒼茫;以畫入書,使他的書畫獲得了鮮明的形式感和可視性的特點。

    (點擊查看圖片)

    逯建軍的書法,以行書為主,兼寫楷書與草書。徐恩存對逯建軍的書法作品評價是,平實而又玄妙,頗具“龍跳天門,虎臥崗闕”之風神;僅以逯建軍書法作品《明月幾時有》為例,他在領會了蘇軾的人生觀、藝術觀之后,依自己的理解書寫了這一名篇。在形式感、可視性與點線運用中,都獨具要領;他從境界格局入手,在剛柔相濟之中,以疏密、虛實,用墨濃淡、干濕的演繹與變化,給人以感染與審美享受;特別是其楷書的《靜思》、《陋室銘》兩幅作品字體雖大小有別,但氣定神閑之心態與雍容大度、開闊豪巖的境界等,都得到形象化表露;而在書寫《咬定青山不放松》中,風格大氣凜然,元氣充沛,酣暢淋漓,俊俏挺拔,慷慨之情溢于毫端,令人在誦讀之余,沁入肺腑,不知不覺中,使人進入某種高尚境界。

    不言而喻,書法藝術的美學意義,應該是多樣有序的。它們體現出的“審美智慧”與生命活力與中國畫同樣的是—富有詩意的感情,并滲透進一種生命的情調。

    逯建軍是名副其實的“80后”書畫家,但他對書畫藝術有其獨到見解,逯建軍認為,一書中的新與舊,應是自然而又巧妙地銜接在一起的,只有囊括了全部傳統之后的創新,才能夠進行最充分的創造,并在“變換的復活”中,將民族的最優秀的審美成果,發揚光大,創作出更卓越、更貼近新時代的作品。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