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調調研思考|“質量就是命,質量問題要人命”
2019年9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調研組赴湖南懷化開展“雙打”社會調查之際,來到湖南懷仁集團(懷仁大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部所在地調研。調研的主題是保護知識產權與打擊侵權假冒,卻意外感受到懷仁集團強烈的質量觀和對質量的執著追求。
從物流配送中心到博世康中藥制作基地,從公司高管到普通員工,都能感受到他們對質量的看重。在車間,調研組看到了“抓質量就是抓發展,謀質量就是謀未來”的醒目標識。在會議室座談,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裁舒敏代表集團說出一句有力的話:“質量就是命,質量問題要人命”。
這句話形象而生動。當年,朱镕基同志在上海當市長時狠抓質量,曾叫響“質量是上海的生命”。任正非說過:“我們決不能為了降低成本而忽略質量,否則那是自殺或殺人。搞死自己是自殺,把大家都搞死了,是殺人。”
懷仁人眼中的質量,包括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管理質量。懷仁集團專門有品質保障中心,下設品質規范部、品質保障部、藥業品質管理部,分別負責品質管理制度和標準建設,負責門店GSP執行督導和檢查,嚴格把控藥品購、銷、存、運及售后各環節的質量管控。公司設立《門店質量管理十大禁令》,合規稽查中心不定期開展飛行檢查。拿在我們手上的《懷仁報》,有學習《華為執行力》的心得專欄。
座談時,品質中心主任尹麗講:“我們必須有過得硬的產品品質!”
懷仁集團起步于1996年,從“懷仁大藥房”第一家門店開業,秉持“普懷仁愛,康民濟世”企業宗旨,23年來走出一條信守承諾、追求質量、不畏艱難、自強不息之路,目前已擁有懷仁連鎖、懷仁藥業、博世康中醫藥、懷仁母嬰生活館等全資子公司,零售事業部、博世康國醫城、懷仁健康城、陽光體檢中心、金秋健康養老服務中心等業務板塊,形成系統性、多元化的大健康產業生態圈,現有門店600多家,精品中藥飲片及養生健康食品暢銷全國18個省市區,2016年被評為“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調研中發現,懷仁集團除了強烈的質量觀,還有豐厚的企業文化。他們的企業使命是:以仁立世,以愛傳承,一群人共同創造一個惠澤民眾健康、受人尊重、經得起市場檢驗、歷史考驗的百年醫藥企業。他們的企業精神是:厚樸、和諧、創新、超越。他們的發展原則是:做大更做強,做強更做久,更要做得有價值。他們的經營理念是:放心、專業、實在。他們的發展戰略是:做大醫藥物流,做精零售連鎖,做強中藥養生,做快母嬰服務。他們確立的“懷仁夢”是:讓員工有尊嚴、快成長、大作為,更健康、更快樂、更幸福;讓顧客少花錢、吃真藥、得健康,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讓社會更和諧、全民更健康。
董事長林承雄有一句名言:“只賣自己父母、親人放心吃用的藥品、健康產品”。他以“厚樸、仁愛、行善、積德”為座右銘,秉善良之品性,視質量如生命,重誠信、守承諾,2005年被評為“全國誠信企業家”,獲2015年度中國醫藥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貢獻獎,2016年度“中國醫藥好心人獎”,2016年度“金葉獎之風云人物”獎,有一大堆頭銜和榮譽。為了踐守承諾,他在企業面臨挑戰、奮力拼搏之際,剃度明志,跋山涉水。林承雄醉心國學,擅長書法,他說:我們是商人,但要做有靈魂、有底線的商人,做有使命感、有責任心的商人,做有情懷、有血性的商人。他與妻子陳毳萍相濡以沫,風雨同舟,心懷悲憫,救濟災區群眾,為申辦奧運會吶喊,為貧困學生、貧苦孤兒、殘疾人、聾啞孩子捐助,熱心公益事業,擔當社會責任。
在懷仁集團總部大門口,調研組看到兩頭銅鑄的大水牛,厚樸實在,雄壯矯健,奇怪的是兩頭牛都沒有尾巴。舒敏告訴我們,懷仁牛體現著一種精神:懷仁人做人不翹尾巴,不夾尾巴,不搖尾巴;懷仁人做事不留尾巴,盡職盡責,日事日畢。
我于是管這牛叫“無尾牛”。這無尾牛也是老黃牛、拓荒牛、孺子牛。是啊,既然沒有尾巴,談何翹、夾、搖?境界如此,修煉如許,正所謂“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領會“質量就是命,質量問題要人命”,很有啟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質量和效益上來”“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這實際上是黨的十九大提出高質量發展的前奏。總書記強調:在經歷了長期快速增長之后,我國到了沒有質量和效益就無法發展的階段。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們所追求的發展必須是提質增效升級的發展,提質就是要全面提高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和環境質量,從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要以質量的提升“對沖”速度的放緩,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向“質量時代”。
質量就是命,是企業之命,也是國家之命。去年以來不斷加劇的貿易戰告訴人們,忽略質量,沒有質量,質量不可靠、不過關,人家終歸要掐你的脖子,要你的命。面對資源、環境的日趨制約,拼速度、拼規模、以量取勝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必定難以為繼,總有一天會走到窮途末路。
1996年出臺的《國家質量振興綱要(1996年-2010年)》開宗明義:質量問題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戰略問題,質量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家經濟、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質量是什么?質量是責任、是擔當、是情懷、是良知、是報國之志、是慈善之心。德國質量兩度沉浮,異軍突起,歷久不衰,德國人總結說:哲學思維,嚴謹作風,良好教育,規則意識,契約精神,是德國質量的五大基石。
座談會上,調研組對懷仁要講的話,一是肯定現有的業績: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都離不開拼搏,離不開創新,離不開文化,離不開質量,離不開掌舵者的人品與胸懷,懷仁走到現在不容易。二是提出善意的勸勉:越是企業成功,愈要嚴以自律,著力防范風險,君不見,同仁堂300年老店,以“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而享譽,而功名毀于區區蜂蜜。
撰寫此文,以“共創中國質量,建設質量強國”為主題的第41個全國“質量月”已近尾聲。“質量月”是短暫的,而質量追求是永恒的。質量工作如何加強、質量難題如何破解、質量水平如何提升,論“道”重要,求“術”更重要。要把空泛、概念、口號式的質量分解為具體的、真真切切的、可觸可摸的質量創新、質量管理、質量監督、質量教育、質量文化、質量基礎,助推為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的培植和傳承,落實到“一定要把我國制造業搞上去”的藍圖中。論質量,避虛就實;抓質量,真抓實干。真正做到“裝在心里,抓在手上”,“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國家要強大,質量必須強大。謹以此文,獻給新中國70周年華誕,獻給新中國質量。 (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 赴湖南懷化調研組 執筆:賈玉奎 )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