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藝術 > 推薦 > 正文

    第十八屆天工獎即將揭曉 上屆獲獎作品賞析

    第十八屆天工獎獲獎作品即將于2019年11月14日-18日期間亮相中國國際珠寶展。“天工獎”是2002年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創辦的一項全國范圍玉石雕刻類的專業性、公益性的評比活動,為各式各樣的玉雕技藝、玉雕流派、玉雕風格提供了與公眾直接交流的窗口,為玉雕人才提供了與公眾直接對話的渠道。

    當玉雕師拿到一塊玉石原料,開始著手雕刻工作時,首先要做的是設計。設計的第一步就需要了解自己手中的原料,確定它的形狀、體積、顏色、花紋以及內部是否有綹、裂、臟等,并確定他們的位置,才能剜臟去綹、俏色巧用、因材施藝,進行作品選題構思。

    第十七屆天工獎 最佳工藝獎 《一樹清風》(點擊查看圖片)

    以第十七屆天工獎最佳工藝獎《一樹清風》為例看玉雕大師如何俏色巧用,作品原料為翡翠,顏色主要以不同色調的綠色為主,作品以自然為主題,巧用原料中的深綠色部分做樹木及臥鳥,其余部分做怪石狀。著重刻畫樹葉、根莖、羽毛、怪石走向等細節,用顏色濃淡表現前后關系,凸顯立體感和真實感,以刻刀為筆,“繪制”出一副頗具國風的工筆畫。

    弄清楚玉料的內部情況,玉雕師才能因材施藝,合理用料,構思作品。這一步最關鍵的是明確手中的玉料能做什么,要根據它的實際情況確定題材,從而進行構圖、造型設計、雕刻手法選擇、細節刻畫等工作。玉雕選材多種多樣,諸如神話故事、歷史傳說、名人雅士、唐詩宋詞、花鳥魚蟲、山林溪流等都可用于玉雕創作,但如何讓玉雕作品更具藝術感染力,還是看作者的藝術功底。

    第十七屆天工獎 金獎作品 《巍巍太行》(點擊查看圖片)

    第十七屆天工獎金獎作品《巍巍太行》材質為獨山玉,作品靈感源于自然山林。此原料為雜色獨山玉,綠、白、褐、青等顏色相互呈浸染狀或漸變過渡狀存在于同一塊體上,原料塊度大,形狀似山峰。作者以此為基礎,用巧奪天工的高超技藝雕刻出太行山勝景。借用中國山水畫中散點透視,高遠、深遠、平遠的“三遠”表現手法,巧用顏色體現前后關系以及畫面立體感。近處的樹林、橋梁、牛群、流水;遠處的庭閣、房屋、小路、云彩,以淺色表現,比例適當、線條流暢、細節處理到位傳神,能抓住觀者第一視角。以褐、棕色表現山脈,突顯山脈的陡峭層疊、莊重巍峨之感,太行山的大氣磅礴與山中生活意境之美完美呈現。

    設計好便開始雕刻了,行家稱“三分原料七分工”,好的玉料及構思須得有好的工藝才能將玉石的完美充分體現出來。玉石原料融入了雕刻大師的精雕細琢,但不同玉雕人在制作工藝上是有差異的,其藝術價值迥異,有的可能價值連城,也有的成為廢品;工的好壞直接決定玉器的價值。雕刻時,應注意飾品的圖案、線條與比例是否和諧統一,特別是一些人像、花卉等圖案是否符合題材要求,雕工是否簡潔大方、清晰流暢和富有表現力。

    第十七屆天工獎 金獎作品 《大漢風韻》(點擊查看圖片)

    第十七屆天工獎金獎作品《大漢風韻》材質為和田玉,雕件表面以工筆白描表現手法和浮雕形式雕刻線條及圖案,其中有鳳紋、龍紋、飛鳥等圖案。雕工精湛,線條流暢簡潔、整體構圖和諧,是為佳作。

    第十七屆天工獎 最佳工藝獎 《靈山佛境》(點擊查看圖片)

    第十七屆天工獎最佳工藝獎《靈山佛境》材質為珊瑚,選材佛教文化,重點刻畫靈山諸佛盛況。該作品整體構圖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富有表現力,細節處理到位傳神,諸佛盛況,躍然呈現于畫面之中。

    欣賞完這些治愈心靈,惟妙惟肖的作品,是不是徹底淪陷了?第十八屆天工獎獲獎作品將于2019年11月14日—18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莊館)7號館天工獎展區展出。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