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南大學)主辦,中南大學鄉廬文化傳播工作室、中國田黃石印社協辦的“祝福祖國福印永年——林旭平篆刻作品展”在中南大學舉行,展出了篆刻家林旭平創作的一萬五千多枚福印組成的中國福、世界福、和平福、“千福圖”、“萬福圖”等藝術作品。
展廳一角
林旭平講課現場
作為本次展覽系列活動之一,在“中國篆刻手作體驗工作坊”,林旭平現場為中南大學的學生講解中國篆刻的悠久歷史和精巧技藝,以及中華福文化金石篆刻藝術,林旭平現場指導學生們篆刻制作“福印”。
林旭平指導學生們篆刻
來自中南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的一位學生表示,中國篆刻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進高校能夠讓大家直觀地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當代大學生的熱情,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
林旭平篆刻“福印”作品,傳承了中華民族福文化的悠久歷史,展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藝術遺產。同時,打造福文化系列的非遺文創產品,萬福進萬家,讓中國篆刻福文化更廣泛的傳播。
林旭平表示,此次展覽的創作、交流、展示是中南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建設基地建設的一小步,探索了一條高雅藝術與大學校園的融合之路。篆刻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研究、創新、設計中的應用,讓古老的篆刻藝術煥發新的生命力。
展廳一角
林旭平介紹,中國篆刻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它由中國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藝發展而來,既強調中國書法的筆法、結構,又突出鐫刻中自由、酣暢的藝術表達,于方寸間施展技藝、抒發情感。篆刻藝術作品既可以獨立欣賞,又可以在書畫作品等領域廣泛應用。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保護漢字是傳承文明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大眾篆刻恰恰是保護漢字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國篆刻藝術是獨具特色的中國藝術,林旭平呼吁大家一起來認識漢字之美,學習、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林旭平篆刻作品“千福圖”由1313枚福組成,加上一個大福就是1314個福印。
林旭平在展廳講解篆刻作品
林旭平在展廳講解篆刻作品
相關資料:
林旭平,1973 年出生于浙江青田雕刻世家,自幼受石文化熏陶,擅長鏤空雕、薄意雕等。篆刻師從李立、吳為廉,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藝術院工藝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特邀篆刻家,意大利雕刻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田黃石印社社長。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特授予“中國當代藝術家”“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