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娛評 > 正文

    電影《終結者:黑暗命運》:最讓粉絲興奮的《終結者》續集

    1

    《終結者:黑暗命運》讓琳達·漢密爾頓和阿諾·施瓦辛格再度攜手,帶來一系列的精彩,并使這部作品成為自1991年《終結者2:審判日》以來最好的續集。

    自從編劇及導演的詹姆斯·卡梅隆開啟序幕以來,從廣義上來說,這個科幻動作系列影片《終結者》一直探討的是我們和科技的關系。而其具體的故事總體上都是關于生存的戰斗,最后的人類和被稱作天網(Skynet)的人工智能超級電腦之間的斗爭,后者已經具備自我意識,并將人類視為威脅。

    早期的兩部影片設置了這樣的模式,1984年的《終結者》直接、殘酷、令人印象深刻;1991年的《終結者2:審判日》極具開創性。如今,我們發現自己越來越依賴從數字語音助手、自動化設備到醫療機器人等這一切的東西,從這點上來看,這兩部作品似乎頗具先見之明和遠見。

    盡管這個系列的后續衍生片(2003年的《終結者3》,2009年的《終結者2018》以及2015年的《終結者:創世紀》)通常都會提升動作元素的程度,但幾乎每一部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時間旅行的沼澤,會采取不同的或者重新設定的時間線,而這會讓很多不是全程跟蹤的粉絲難以跟上。

    時隔多年,琳達與阿諾再次攜手

    時隔多年,琳達與阿諾再次攜手

    而《終結者:黑暗命運》則運用了一系列極度興奮和成功的方式,嘗試糾正這一泥沼。將導演提姆·米勒的這部作品稱為自《終結者2:審判日》以來最好的終結者影片(它的確是的),也許在一些人的眼中,這是用一種無謂的贊譽來抹殺《終結者:黑暗命運》的做法。但是就影片本身而言,通過回歸到終結者系列的核心神話,作品引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并拋棄了歷次以來影響該系列的繁冗。而最終的結果是,由于對莎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的回歸)的偏重,影片很大一部分在啟發性和僅僅是實用性之間擺蕩,但絕不是那種讓人失去興趣的安排。

    《終結者:黑暗命運》故事始于1998年,也就是《審判日》事件結束的三年之后,莎拉·康納擊敗了T-1000,阻止了天網的誕生從而拯救了很多人。在沒有破壞任何時間線的情況下,電影從這里出發跳轉到2020年,這時候半生化人格蕾絲(麥肯茲·戴維斯飾演)以及機器殺手Rev-9(加布里埃爾·魯納飾演)同時到達墨西哥城。而后者是高級終結者,擁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并能將自身固體內骨骼及液態金屬的身體分離并自主行動。

    Rev-9的目標是丹妮(娜塔利婭·雷耶斯飾演),她和哥哥Diego Ramos(迭戈·博內塔飾演)在格雷斯的保護下得以逃脫。當事情看起來特別低迷的時刻,頭發花白的莎拉(漢密爾頓飾演)的出現挽救了局面。

    當格雷斯和莎拉謹慎地訴說她們冒險拯救丹妮的原因時,彼此慢慢找到了一些共同之處。莎拉解釋說多年來,她一直接收到關于不斷出現的終結者的信息,而這些包含不同坐標的神秘信息,也正是她現在出現在墨西哥城的原因。格雷斯也同樣與這些坐標信息有所連接,另外她們的直覺和行動還引導她們找到了終結者T-800(阿諾·施瓦辛格飾演),這是一位已經完成了任務也沒有獲得其他指令的終結者,他仍然留在地球,以Carl的身份過著簡單的家庭生活。

    提姆·米勒接過導演重擔

    提姆·米勒接過導演重擔

    可以理解的,莎拉對這位T-800有種憤怒和不信任(她咆哮著說“我永遠也不會叫你Carl”),但是現存的Rev-9武裝力量的威脅讓這支有點殘破的隊伍不得不合作在一起。

    導演提姆·米勒,早在他的導演處女作《死侍》 (2016)之前就有著豐富的特效背景,對于《黑暗命運》來說,他無疑是非常合適的人選,而作為一位長期鐵桿粉絲,他能夠將這個系列向前推進。

    事實是,他的確從《審判日》之后的各類衍生劇中有所獲益,但是他也知道如何監督和整合三維動畫,以及用可以傳達屏幕上人物間空間關系的方式來安排動作。影片非常成功的場景包括Rev-9的瘋狂的高速追逐,還有上述雙方的一場肉搏戰。

    《終結者:黑暗命運》的劇本要歸功于比利·雷、大衛·S·高耶以及賈斯汀·羅德斯,但是基本的敘事框架則在多年中不斷修修改改。詹姆斯·卡梅隆不僅參與了故事框架,還在制作過程中積極參與重寫,有時候甚至會連夜為第二天的拍攝發送劇本郵件。當然這可能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成功秘訣,并且毫無疑問甚至會帶來一些不穩定的因素,還有些不太能夠整體串聯上的高談闊論。

    有些人也會批評這部影片簡單地用替身取代了《終結者》神話或者角色中的某些元素,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得都是和原來一樣的作用。(例如,盡管天網消失了,影片中仍然有未來的人工智能威脅存在。這次的威脅則是一個叫做軍團的人工智能實體,控制了全世界的電腦服務器。)

    不過《黑暗命運》超越了John Connor/Kyle Reese的故事線,而這些在最近的幾部《終結者》影片中都是徒勞無功的。米勒的電影也巧妙地給出了少量預期中的轉折,包括丹妮成為Rev-9致命目標的原因,這感覺有點像是為了迎合當下的時代精神而設計的。

    事實上,影片最明智的一步就是帶來了漢密爾頓的回歸,并且賦予她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角色。近年來她基本上沒有在大屏幕出現過,滿頭白發的形象,絲毫沒有掩飾這個角色多年來不得不忍受的苦難。

    此外,施瓦辛格用盡各種方式融入續集當中(有些是比較成功的),但是這里他的角色T-800和莎拉·康納共享的充滿感情的聯結,賦予《黑暗命運》更多的血肉以及更多的人類共性。

    這兩位演員,距離他們上一次傳奇性地攜手已經過了多年,他們為各自的角色注入了痛苦和遺憾的優雅音符。即使是在大型動作電影的背景之下,這樣的音符也能夠營造出一種深邃地高度地情感聯結,而通常這樣的聯結是不會出現在此類電影中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施瓦辛格飾演的T-800某次這樣說道,“我認為不去關心是一件好事。但其實不是。”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終結者》的硬核粉絲們都在等待這樣一部電影,能讓他們像該系列的前兩部一樣感到興奮,也能讓新觀眾從中找到樂趣。《終結者:黑暗命運》終于實現了這一點。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