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健康 > 正文

    “呆蘿卜”回歸,生鮮賽道該怎么玩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郎中開藥方”,說的是蘿卜與冬天很“般配”,姜與夏天很“協調”。可在2019年的冬天,生鮮電商品牌“呆蘿卜”過得卻著實有些郁悶。雖說,“呆蘿卜”已于近日宣布回歸,但這段時間接連被曝資金緊張、關閉門店和杭州研發中心的經歷,還是給它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呆蘿卜一度被視為生鮮電商領域的“黑馬”。2015年于安徽合肥起步的它,將目光鎖定在社區生鮮領域,次年6月便開出了第一家門店,并以“提前線上下單,第二天在小區門口自提”的形式迅速“卡位”生鮮零售。去年8月,呆蘿卜獲得千萬美元天使輪融資,今年6月又拿下6.34億元的A輪融資,至今年9月其門店數量已超過1000家。憑借這一系列不俗的成績,呆蘿卜獲得了“2019二季度胡潤中國潛力獨角獸”的稱號,甚至一度以95%的APP打開率、60%的次月留存率打敗了盒馬鮮生和每日優鮮。

    然而,極速擴張也為發展埋下了隱患。呆蘿卜創始人兼CEO李陽坦言,核心問題是對公司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燒錢”的速度。同時,組織管理能力的缺失也導致“呆蘿卜”效率降低、失血過快。或許就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重啟的呆蘿卜做了有針對性的調整,將恢復運營的門店聚焦在了合肥一地。

    事實上,呆蘿卜所處的生鮮賽道一直為人所看好。有業內人士曾在三四年前就提出,“得生鮮者得天下,電商的最后一個堡壘就是生鮮”的觀點。艾瑞咨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也顯示,2018年這一市場交易規模突破2000億元;預計未來3年,仍會保持年均35%的增長率。更重要的是,阿里、京東、騰訊等都緊盯生鮮賽道,沒有人想過中途放棄,美團、餓了么等也依舊在進一步擴大各自的生鮮“疆土”。

    所以,賽道是條好賽道,只是該怎么玩還需要深入思考。呆蘿卜在這個冬天的起起落落觸碰的無疑是整個行業的痛點。

    應該說,加碼供應鏈和物流配送是一眾玩家的共識。

    先說供應鏈。生鮮之難在于“鮮”字,這對相關企業的全鏈條整合能力是個挑戰。在核心品種上,需憑借足夠大的采購量與上游生產基地建立合理的供應鏈關系,進一步降低成本,讓消費者買到具有高性價比的商品。達成這一切的前提是實現不少生鮮零售從業者掛在嘴邊的“規模化優勢”。

    再看物流配送。為了保“鮮”,生鮮產品從產地采收后開始算起,包括加工、貯藏、運輸等各環節都要始終處于適宜的低溫控制下。但現實的問題是,受制于現階段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低下,受制于大部分企業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甚至缺失,生鮮產品的損耗率較高,導致生鮮電商行業整體難以盈利。正因為這個短板表現得如此明顯,才更有抓緊補齊的必要,也更突顯抓緊補齊的意義。

    還是那句話,賽道是條好賽道,未來會有怎樣的可能,取決于身處其中的玩家怎么做。至于呆蘿卜,李陽曾表示:“未來,呆蘿卜將會成為一家科技零售公司。”我們也會耐心等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