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藝術 > 推薦 > 正文

    書畫名家張光明:對傲梅鐘愛一生 對弘揚書畫藝術教育傾其所有

     

    梅花,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花中四君子之首、歲寒三友之一,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人們賦予了梅花豐富的內涵,比如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在嚴寒中,梅花開于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凌霜斗雪、迎春開放、風骨俊傲、不趨榮利等等,都是用來形容梅花高潔的品質。從古至今,以梅花為題材的詩詞繪畫作品也有很多。當代畫家中,張光明先生筆下的梅花就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以其獨特的文人藝術畫風格,吸引了眾多書畫愛好者的視線。

    張光明先生,山東管理學院教授,字冠星,號凈翁,山東桓臺人。自幼鐘愛文學、戲劇、書畫,是一位學者型的畫家,畫家型的教授,既有純凈無塵的藝術襟懷,又有著書立說的逸氣才情。先生師承齊白石入室弟子婁師白、潘天壽入室弟子高冠華。曾任濟南文化藝術中專學校(現濟南藝術學校)校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濟南分校校長、中國未來研究會名人書畫專業委員副會長、山東省老教授協會書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山東省美協會員。作為學者,先生出版了出版了《中國繪畫基礎知識》、《中國畫史略》、《中國畫概論》、《中國書畫裝裱藝術》、《文字造型與美化》等多部焚膏繼晷的心力之作。作為書畫家,先生更有享譽遐邇的大批扛鼎之作。三次在山東舉辦個人畫展、多次參加聯展。1998年4月《驟雨》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獲得一等獎,1993年10月在北京炎黃藝術館《香魂》獲國畫項一等獎,2001年6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迎朝暉”獲一等獎等。

    張光明先生創作,堅持以理論為根,以作品為枝干花果。先生主攻寫意花鳥,兼作山水人物,作畫重形神合一,意法相參,風格清雋,高雅脫俗,有雅人深致,富人文氣息。先生研習畫藝,虛懷若谷,從善如流,轉益多師,見賢思齊,多獲歷代名擘和當代大家的多方教益。在師承傳統上,先生一邊沉潛于唐宋元明的形法,神韻與意趣的堂奧之內。

    畫梅,是光明先生多彩的繪畫生涯中,奏出的最為華彩的樂章。幾十年來筆耕不輟,潛心研究畫梅技藝,博采眾長,終得心源。善于以筆取氣,以墨取韻,下筆松靈,用墨清醒,重在表現梅的骨骼之“傲”與風神之“凈”。在先生筆下,依石之梅率真,映月之梅韶秀,襯竹之梅宕逸,伴松之梅沉郁,潤雨之梅清麗,浴雪之梅高潔。多種風情,隨心而動,賦形出象,皆得自然。最為可貴的,是先生以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賦梅花以形神合一的生命情韻,讓他筆下的梅花,或秀麗如美人,或風流如詞客,或倔傲如諍臣,或孤冷如老衲,或韜光如隱士,或離奇如游俠。可以認為,光明先生寫梅,已達涉筆成趣,點墨成珍。“運墨如已成,操筆如無為”的自由境界。

    “我16歲考入濟南美術學校,畢業后留校任教。但不久,學校調整把我分配到濟南市京劇團工作,任舞臺美術隊隊長。為繼續深造,先后在泰安師專、山東師范大學、中央美院高冠華花鳥畫進修班在職學習。文 革后,濟南藝術學校要恢復重建,我被任命為校長。1985年,兼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濟南分校校長后,有機會在北京結識當時全國許多著名的書畫大師,如啟功、李可染等先生。更使我沒有想到的是,有緣拜在婁師白和高冠華先生門下,之后又和山東省原美協主席,畫梅大師于希寧先生結緣,得其教誨。”張光明先生告訴我們。

    為追求藝術,張光明先生毅然辭去校長職務,調入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甘當普通教師,在認真教學,潛心作畫同時,于希寧題曰“光明畫友深得畫中三昧書以致贊”的評賞極為罕見。恩師高冠華贈“不羨虛名百歲巔”,先生視為座右銘。在社會上曾大肆炒作、弄虛作假的喧囂中,見不到他的身影和畫,且以“凈翁”自居。在金錢成了藝術的殺手,書畫市場異化的污濁之中,先生退避三舍,淡然處世,潛心畫自己的畫,走自己的路。

    在丹青世界彰顯出自己的風采,特別是他將自己精心創作的九十幅書畫作品,捐獻給山東管理學院。學院極為重視,作為固定資產永久保存,并用五百平方米展廳進行展出。在社會上產生廣泛影響,受到各屆人士的高度贊賞。多年來,先后被授予“終生藝術成就獎”、“中國書畫百杰”、“德藝雙馨藝術家”等稱號。

    “這些作品都是我這幾十年中的經典代表作品。把它掛在高校里,讓老師看,讓師生看,而且還在學校學習氛圍最濃的圖書館,作品必須要優中選優,精中選精。每一幅作品就像是我養的孩子,看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真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在晚年能為他們找到一個‘家’,找到一個我和它們能繼續發光發熱的地方,把他們傳承下去,我內心真是無比開心和知足。別把它們束之高閣,要讓它們貼近師生,走進大眾,這才是藝術作品最大的價值。”張光明先生激動地說。

    “張教授接近八十的高齡,把自己接近百幅的大作無償捐給學校,體現了張光明先生作為一個老教授對學校的這份感情。盡管退休但一直心系學校,一直關注學校的發展,這種精神值得我校所有的教職工學習。張光明教授的藝術館是2018年1月9號落成的。落成近兩年來,在學校各方面反響非常好。在藝術館每天可以看到學生滿滿的,學生在這里讀書學習的同時,直接感受到張光明教授的藝術熏陶感染,這成了我們山東管理學院圖書館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同時,藝術館落成之后,也吸引了北京、上海、河南、河北等地,很多藝術屆名人大家慕名而來,這也成了我們山東管理學院和外界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

    “以形寫神”與“形神兼備”是光明先生人物畫的主要特色,“傳神寫照”與“畫龍點睛”是張光明先生立象造型的主要手段。在繪畫藝術上,貫用大寫意和小寫意相結合的筆法,狀物寫神,直抒胸臆。形成格調高雅,清新雋永的藝術風格。他在花鳥畫、人物畫、山水畫各科中,均精心探討,取得一定成就。尤其在畫梅方面,極為突出。他江南探梅,得其冰骨。覽千年胡楊,觀蒼松勁柏,獲其不朽魂魄。赴“玉龍”,過祁連”,皚皚白雪,曠古寒月,孕育出氣勢磅礴,別具一格的巨幅梅花。這種張揚個性,骨格獨特的筆墨,在《屹立乾坤》《冰輪瓊枝遠囂塵》等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示。在現實生活中,他以敏銳的目光觀察客觀世界,再用豐富的想象,進行高度概括,用準確的筆墨,金石味的線條,塑造出超凡脫俗的藝術作品。如《民以食為天》、《卡拉OK》等作品。這種對美的追求,也是他畫家人格魅力的充分展示。

    張光明先生說:“我現在還堅持每天畫畫,只要學校有需要、學生有需要、社會有需要、人民需要,我會堅持把我的所知和所學與大家共同分享。”不重復古人,不重復今者,不重復自己。張光明教授幾十年勤奮耕耘使他得出“師古”不泥古、“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法,堅定文化自信,敢于突破,走自己的路,在千年壽宣上書寫他的藝術之夢。(王漢卿 楊斌)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