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雕刻藝術二十余年,李映峰接觸過很多玉雕材質,深諳不同材質的特性,在多年的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雕刻語言,繼而結合自己對于佛教題材的理解與感悟,逐漸形成了具有個人主義內涵的藝術風格。李映峰的創作多集中于小件作品,造型或圓融,或精巧,工藝精湛,氣韻生動,加之以小見大、由內及外的創作手法,于一個個狹小的空間中逐漸建構出一個世界。
(點擊查看圖片)
玉雕創作受限于材質,創作者必須基于材質的天然形貌特征去發揮才思,也因此玉雕創作不僅受限于材質的色澤、紋理特征,同時也局限在一定的空間中。這不僅考驗創作者對于材質的解讀能力,還包括對于材質空間的理解與運用,而后者往往決定著一件作品的整體布局、構圖及造型。
(點擊查看圖片)
在李映峰的作品中,對于空間的精妙處理、對于空間感的營造是其作品風格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創作雖局限于極小的空間中,但越是如此,越可見對空間感的匠心營造,這種營造建立在材質天然形貌的基礎上,借由高浮雕的技法突出神佛的主體形象,一方面令其于視覺上超脫出材質原有的狹小空間,另一方面令場景與主體形象之間層次分明。與此同時,注重與外部空間的融合,通過對題材內容的演繹,營造出與外部環境相契合的意境,將作品的有限置于外部空間的無限中,令其成為整體空間的一部分,由內及外,和諧相融。
(點擊查看圖片)
李映峰的創作雖受限于空間,但對于工藝的表現、對于細節的處理并未降低要求,在其作品中,繁復精細的工藝與細膩精謹的細節刻畫成為構成作品藝術風格的重要特征,在李映峰看來,技藝的施展雖受限于空間的大小,但不能因此而偷工,不能降低作品的工藝價值。觀其作品,可見獨具特色的裝飾性元素,其中對于火焰紋、云紋的表現十分動人,線條流暢,婉轉多變,充滿動感,在彰顯技藝的同時亦令作品于靜謐、寧和的氣韻中增添一抹明快、跳動的節奏。
(點擊查看圖片)
玉雕創作既是造型藝術,也是造境藝術,創作者利用自身的技藝,結合空間、線條、塊面等,融入自己的構思與想象,借由各種藝術手法將抽象的創意具象化,最終刻畫出具體的形象、創造出情景交融的場景、營造出動人的意境。在李映峰的作品中,無論是神佛形象的完整塑造,抑或佛首的刻畫,皆散發出寧靜、幽遠的佛韻,其小中“建”大、由內及外的創作令觀者走進佛國世界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李映峰的情感思想與藝術追求。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