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節期間,蘇軾、唐寅、吳冠中、畢加索……超700位藝術家、850多件作品齊亮相。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來自捐贈——中國美術館新春展致敬捐贈者
幾乎每年春節,中國美術館都會精心策劃新年大展。今年也不例外。
1月19日,中國美術館大廳里大紅燈籠高掛,已然一派新年的喜慶景象。“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當天開幕。展覽占用了全部展廳包括戶外的雕塑園,呈現700余位藝術家的850余件作品,將持續到3月28日。這不僅是一道新春文化惠民大餐,更表達了對捐贈者的致敬。這些捐贈者將最珍貴的作品捐贈給國家,造福于人民,其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感佩。
規模最大的捐贈作品展
“你們看畫面上,石頭近大遠小,樹木近高遠低。這是運用了透視法,體現了大小、高低、曲直變化的美。”在吳冠中的油畫《嶗山松石》前,一名老師正在給十幾個孩子現場講授美術課,直觀又生動。
另一個展廳里,仇英的《山水人物》畫作前,年輕學子和老人正在低聲熱議畫面上的山水設色、用筆用墨。
“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中,不僅有中國畫、油畫,還有版畫、雕塑、書法與篆刻、攝影、水彩/粉、連環畫、漫畫、年畫、漆畫等類型,展覽以其全面性、豐富性和立體性,從一定程度上呈現了中國古代繪畫史、中國現代繪畫史以及歐美現代藝術史景觀,把跨越千年、中西交融的眾多經典作品盡收眼底。
展覽的700余位藝術家的850余件作品,是從1200余位捐贈者捐贈的3萬余件作品中遴選出來的。這里不僅有古代大家蘇軾、沈周、唐寅、朱耷等的珍貴山水花鳥之作;有近現代大家黃賓虹、潘天壽、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吳冠中的經典之作;有滑田友、曾竹韶、劉開渠的雕塑作品;有于右任、高二適、林散之的書法墨寶;還有巴勃羅·畢加索、薩爾瓦多·達利、安迪·沃霍爾等國際名家的大作。陳列蔚為壯觀,讓人目不暇接。
每一項捐贈都有感人故事
在中國美術館圓廳正中,觀眾圍著蘇軾的《瀟湘竹石圖卷》安靜觀賞。有人貼近玻璃框仔細品鑒,也有人關掉閃光燈,用相機記錄下畫面的細微之處。
這幅作品是鄧拓在1964年捐贈給中國美術館的。當年,鄧拓向中國美術館捐贈145件中國古代繪畫珍品,不僅包括這件蘇軾的《瀟湘竹石圖卷》,還有沈周的《萱草葵花圖》、唐寅的《湖山一覽圖》、呂紀的《牡丹錦雞圖》、仇英的《采芝圖》等,填補了中國美術館藏品在中國繪畫史上從宋代、元代至明清的空白。
展覽現場,記者注意到,每件展品的展簽上,不僅有作品的名稱、類型,還以紅底黃字特意標注了捐贈者。這也貼合了展覽的主題——“向捐贈者致敬”。這些捐贈者中,既有藝術家本人,也有藝術家家屬,還有收藏家和收藏機構。
自建館以來,中國美術館得到了眾多美術家及家屬、藝術機構和個人的慷慨捐贈。珍藏的11萬件藏品中,有3萬余件是以捐贈的形式獲得的。這些捐贈使中國美術館有了更為完整和豐富的收藏序列。
中國美術館接受的最早一批捐贈始于1961年,被稱為嶺南畫派三杰之一的陳樹人的夫人居若文女士捐贈給中國美術館116件陳樹人的代表作品。
1996年,德國收藏家路德維希夫婦捐贈89件(117幅)國際美術作品,包括畢加索、大衛·霍克尼、安迪·沃霍爾、利希藤斯坦、安塞姆·基弗等藝術大家的精品力作,使中國美術館真正形成了典藏歐美現代藝術史的國際性維度。
2015年,老舍、胡絜青的四位子女舒濟、舒乙、舒雨、舒立將父母舊藏的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陳師曾、傅抱石等多幅書畫作品無償贈予中國美術館。
2016年,楊振寧、翁帆夫婦捐贈了3件熊秉明的雕塑作品,朱奕龍捐贈了10件于右任書法作品。
最近的一批收藏,是接受熊秉明夫人陸丙安捐贈的熊秉明創作的104件作品。目前,還有嚴德暉、盛揚、唐大禧、梁明誠等的捐贈項目啟動在即。
“每一項捐贈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中國美術館的收藏是代表國家的收藏。中國美術館對捐贈作品檔案的整理和研究工作還在繼續進行,會盡快完善所有捐贈者、捐贈作品的準確信息。(記者 賴 睿文/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