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春色好,乍暖還寒復工忙。位于江蘇海門與上海崇明之間的長江航道之上,波光粼粼、漁光點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向來帆檣如云、百舸爭流的江面上如今只剩下三兩只小船順著江流飄蕩。
江畔的車道上,依舊能見著裝載石料的重型卡車,不過比起往日略有減少。這里是崇明島最北端的施工現場——崇明環島防汛提標及景觀道一期工程(新北沿公路~分水嶺路)所在地,對于承建方中交三航二公司來說,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都是異常艱巨的考驗。
隨著元宵后上海企業復工復產的到來,大批外地工人正在陸續返滬、返崇。盡管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但防疫和生產,哪邊都不能放松。為此,項目部提早布局、主動出擊,積極采取多項措施,并于2月底正式復工,為進一步奪取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雙勝利奠定了基礎。
凝心聚力 攜手拉起“防疫警戒線”
春節期間,項目部針對協作單位層層摸排,掌握了三類(途經、滯留武漢和與武漢人員有接觸及湖北全省)人員信息,對全體人員進行密切關注和動態跟蹤,并梳理了各類員工返滬、返崗所需要的不同條件,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途徑傳達到本人。同時,對于返滬的外地員工,一律執行14天的集中隔離觀察,暫緩湖北籍及重點地區人員回滬。
結合實際情況,項目部從附近緊急調集了數十間拼裝式移動板房,同時對現有宿舍進行整合整頓,在項目部駐地周邊的開闊地帶建成了一片臨時的居家觀察、隔離區。
除例行的進出測溫登記、每日早晚消毒、三餐配送上門外,專門設立獨立廁所,為了避免觀察人員交叉感染,建立微信群通報人員如廁情況,群管理人員批準后方可出門,一次不超過兩人。
科技助力 織密織牢“復工安全網”
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對于復工防疫大有裨益。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為了減少近距離接觸,項目部采用無人機在已開工區域開展空中巡查,并通過機身上的外置擴音器,提醒工人佩戴口罩、安全帽,做好自身防護。據悉,利用無人機搭載的高分辨率攝像頭,能為施工管理提供較好的支持。
目前,在區政府及指揮部的嚴格管控下,項目部已有百余名作業工人陸續進場,建筑材料業已運輸到位,揚子江畔的復工節奏正在有序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