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水市麥積區甘泉鎮雙玉蘭堂院內,有一棵野繡球,非常繁茂,和煦的春風中遠遠都會聞到這種植物的花香。
野繡球,中名香探春,香莢蒾(學名:Viburnum farreri W. T. Stearn),是忍冬科,莢蒾屬落葉灌木,高可達5米;冬芽橢圓形,頂尖,葉片紙質,頂端銳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基部除外具三角形鋸齒,下面脈上被微毛,下面凸起,小脈不明顯或兩面略凹陷;圓錐花序生于能生幼葉的短枝之頂,有多數花,花先葉開放,芳香;苞片條狀披針形,萼齒卵形,花冠蕾時粉紅色,開后變白色,花絲極短或不存在,花藥黃白色,近圓形;果實紫紅色,3-4月開花。
香探春分布于中國甘肅、青海及新疆。山東、河北、甘肅、青海等省多有栽培。生于山谷林中,海拔1650-2750米。 該種花于早春開放,為北方園林綠化中的佳品。
香探春早春開放,花期極早,花白色而濃香,為高寒地區主要的早春觀花灌木,植株枝葉稠密,葉形優美,可布置庭院、林緣,也可孤植、叢植于草坪邊、林蔭下、建筑物前。其耐半陰,可栽植于建筑物的東西兩側或北面,豐富耐蔭樹種的種類。這種植物所開的花朵的花型與丁香花的花型極為相似,如果是首次看到這種花卉類植物,很多人都會以為它是丁香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