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保持距離,測量體溫后有序進場。今天的施工重點是柜內配線和微機纜線的布放?!?月初,復工后的陜西西安地鐵9號線紫霞路站,身著橘黃色工裝的一隊女工精神抖擻、引人注目。這是中鐵一局電務公司信號女子班組進場作業,班組長邵紅琴組織女工們測量體溫,并再次強調當天的作業要點。
2月24日,西安地鐵9號線項目剛剛復工,邵紅琴和班組女工們早早到崗。“耽擱的活咱們盡快趕,疫情沒結束也不能放松警惕。”邵紅琴每天都要強調班組的施工要點,也不忘叮囑大家做好防護。
邵紅琴所在的西安地鐵9號線通號項目,是繼4號線后女子班組參建的第二個西安地鐵建設工程。班組里的女孩大多是“90后”。經過鄭州地鐵、陽安二線等幾個項目的錘煉,班組整體水平大幅度提升。
“方向盒配線紅、綠、白、藍各色線都有講究,彎折弧度、預留長度必須一致,一根線走錯,整個纜線都要重新布放?!薄包c焊錫絲要一氣呵成。”西安地鐵9號線進場前,項目部特意安排班組成員分批參加了專業技能提升培訓。如今,方向盒配線、焊配線對女工趙妍來說已是輕車熟路。
地鐵信號施工大多是與各種線纜打交道,設備房內最粗的線直徑不過2厘米,最細的線直徑堪比頭發絲,都要經過女工們的手逐一梳理。剝線作業是設備房配線施工中最基礎的工作,一根細細的線纜,需要小心剝掉線頭的絕緣皮,漏出里面6根藍色芯線,看似簡單,上手卻并不容易,這曾讓新員工李苑玲苦不堪言:“刀口深了會傷到線,淺了又出不來,一不小心就會割到手?!?/p>
邵紅琴示范傳授的秘訣只有“熟能生巧”4個字,找來一些廢線給她練手。每天收工后,李苑玲都要獨自再練許久,經過兩個月反復練習,李苑玲找到了“手感”,一刀下去不多不少,正好剝出線芯,成了剝線技能高手。
紐絞線讓女工惠春瑩最為頭疼:“第一次剝線時沒經驗,衣服上沾滿玻璃纖維,全身扎的厲害?!奔~絞線剝起來很費力,內護套材料不僅氣味難聞,更是傷手利器,惠春瑩戴上兩雙防護手套,也難免在剝線時被纖細玻璃絲扎傷手。
工藝是信號專業的臉面,配線是最能體現工藝的地方,這一點,項目部的要求很高,女子班組也是嚴格落實,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每次配線作業,大家都像是為自己精心梳妝一樣,扎帶間距、線圈弧度、綁扎方向必須保持一致。“干配線都有強迫癥,不整齊看不過眼?!惫ぷ?0多年的女工張莉說。
地鐵項目上,女子班組的工作地點多在地下的信號設備室,西安的冬季十分寒冷,設備室內條件受限,沒有取暖設施,趙妍對這種冷記憶深刻:“手凍得通紅,配線時不覺得,干完活才發現手腳都凍木了?!?/p>
地鐵信號專業工期較短,施工大干階段更是體力與心力的雙重考驗。連續多日奮戰難免疲憊,冬天的早上為了多睡5分鐘,女孩們甚至放棄洗臉時間。李苑玲開玩笑說:“早出晚歸都是看著月亮,沒洗臉月亮不嫌棄?!笔┕るm然辛苦,女子班組卻沒有一人掉隊。“過年期間疫情嚴重,邵姐打了好多電話,千叮嚀萬囑咐?!被荽含撜f:“工作雖累,但我們班組很團結、很溫暖。”
付出總有回報。兩年來,女子班組用拼搏和努力得到認可,先后獲得了“陜西省工人先鋒號”“陜西省青年文明號”“中國中鐵先進女職工集體”等多項榮譽。邵紅琴說:“我們最自豪的還是地鐵開通后乘坐自己修建的地鐵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金亮)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